中国共青团 -> 团中央书记讲话 -> 正文
 
贺军科同志在2008年全国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月21日)
 
中国共青团网  www.gqt.org.cn   2008年01月21日
 
 

  今天,我们在四川成都召开2008年全国共青团学校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团十五届六中全会的部署,总结2007年工作,研究部署2008年工作,科学分析新的时代条件下青年学生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和共青团学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明确工作定位,把握工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完善工作体系,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共青团学校工作立足新起点,实现新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共青团学校战线在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坚持以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和成长服务为中心,结合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和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深入开展“成才报祖国,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为党的十七大召开营造积极氛围。大会闭幕以后,团中央、全国学联立即召开全国大学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座谈会,各级团学组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校园中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二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开展多层次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推进。三是“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进一步深化,全国500多万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近百万大学生参与了各级“挑战杯”竞赛。四是各级团学组织积极开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工作,为青年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五是对港澳台青年学生交流实现重要突破。全国学联邀请“2007香港大学生北京航天奥运学术交流团”来京访问考察,实现了自1989年以来香港全部8所大学学生会代表首次共同组团访问内地。重点省份的对港澳台学生交流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去年以来,为努力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团中央、全国学联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重点加强了对大学生骨干的培训力度,在高校学生中和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党中央对共青团开展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北京、湖北、江西、四川等20多个省份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了全团上下尤其是学校战线同志们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做好2008年共青团学校工作谈四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学校战线在全团工作中的基础性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个月前,在团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继续巩固学校团建基础性战略地位。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同志在全会的讲话中对巩固学校团队工作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

  1.学生在团员青年中的数量和比例持续增长,学校战线在全团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随着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几乎所有适龄青少年都要接受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成为团员发展的主要渠道。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向学校集中成为青年流动的一个重要趋势。去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量达到599万人,而在1995年,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只有300万人左右。1991年,在校学生占14—28岁青年总人数的比例为10%,2006年这一比例上升至31%,在校生总数将近9700万人。2006年底,全国团员总数为7349.6万名,其中学生团员3644.1万名,占团员总数的近一半。从发展趋势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占青年总数的比例、学生团员占团员总数的比例将继续上升,学生在团员构成中的主体地位将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学校战线团的组织机构健全,团员及干部队伍整齐,工作机制完善,日常工作活跃,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扩大了对青年学生的有效覆盖,学校战线成为共青团其它各条战线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托。

  2.青年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学校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青年的受教育时间普遍增加,走向社会的年龄不断增大。据统计分析,现在30岁的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平均入职年龄为15.3岁;现在15岁的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2.5年,平均入职年龄为18.7岁。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将经过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校生活,在学校度过长达12到16年,甚至20年的宝贵时光。这段时间既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也必然是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佳时期。青年时期奠定的思想基础往往决定了他们一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校学生工作,学生阶段的工作做好了,也就为他们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青年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学生身上体现得越来越突出。青年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和就业,世界各国莫不如此。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多数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国家承担着他们的教育、生活等绝大多数费用,就业问题也基本由国家解决。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青年学生正由社会的强势群体逐步向一个需要社会关注和关爱的角色转变。他们普遍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读书阶段经常会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毕业以后往往又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这一连串的压力下,不少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还产生了心理疾患。因此,相比其它的青年群体而言,青年学生数量庞大而需求旺盛,迫切需要共青团组织关心爱护,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现在在校的青年学生,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能否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正因为如此,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青年学生的渗透,学校始终是敌我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学校战线团的干部要从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学校战线在全团工作中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共青团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准确把握当代青年学生及其成长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进一步增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越,但学生之间家庭经济状况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这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二是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但学生对政治的热情逐渐减弱,他们的政治素养有待加强,合理表达诉求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但价值选择的难度大大增加,在各种文化的激荡交融中,青年学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盲从。四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在为青年学生带来更多成才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使他们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就业等社会压力明显增大。

  成长环境的变化深刻地体现在当代青年学生身上,他们在思想和行为方面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去年下半年,团中央就新形势下的青年与共青团工作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在“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知识与品质”三个维度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1.个人追求更加务实。调查显示,青年学生思想的基本面和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他们普遍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此同时,青年更加务实、更加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在被调查的青年中,45.9%的青年最看重美满幸福的家庭,40.7%的青年最看重个人事业的成功,30.5%的青年最看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青年学生思想的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想问题、做事情更加脚踏实地,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整体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部分青年学生思想中也出现了世俗、功利的成分,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甚至在极少数学生身上存在为达到所谓的“成功”而不择手段等现象。

  2.自主意识更加强烈。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日益丰富,使得青年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他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体现得更为明显,自主意识变得空前强烈。他们崇尚个人的成功,看中个体的力量,追求个性的张扬。青年普遍对距离自己较远的事物兴趣不大,集体观念、协作意识、团结精神都相对较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青年学生被整个家庭过度地关注,导致了个人主体意识的增强;二是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实现成功的途径。

  3.知识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当代青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从小就享受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大部分同学生活和学习条件都比较优越。他们普遍接受了系统的正规教育,与父辈们相比,他们的知识更加丰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也更加全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足不出户便尽知天下事”已经成为现实。目前,我国3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约有1.31亿,每天上网的青少年网民高达78.7%,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的受访青少年高达80%。网络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青年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程度都是我们那个时候无法相比的。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缺少困难挫折的考验,当代青年学生的意志品质相对比较脆弱。

  青年学生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就是我们改进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这些新特点,积极适应这种新变化,使学校团的工作始终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按照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共青团工作体系

  共青团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学校团队工作要遵循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以思想教育和成长服务为重点,科学划分不同阶段学校团、队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着力构建从小学到大学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

  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是从全团工作整体布局出发,深刻分析学校战线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条重要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战线工作的重大任务。我理解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要聚焦学校共青团的基本职能,把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工作落实到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落实到团的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要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科学地确定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使目标可及、内容可用、方法可行;三是要注重工作的延续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一个全程贯通、逐级深化、效益递增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我们要从巩固学校战线在全团工作中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推动学校团的工作实现事业化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这一体系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今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任务,系统规划、整体设计、分层实施,尽快实现突破性进展。

  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需要学校战线的全体同志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不断完善。近一段时间,我和团中央机关学校部的同志们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今天谈一些初步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我想,是不是可以从学校共青团的基本职能来破题,首先从思想教育、科技创新、校园文化三个方面着手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在思想教育方面,高校应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主要目标,以“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为依托着力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业余党校为依托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以“三下乡”等社会实践为主要渠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国情和形势政策的理解;中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为主要目标,分层次地开展中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团员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小学则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基本行为规范和良好生活习惯。在科技创新方面,高校应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组织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挑战杯”竞赛等科技创新实践,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贡献;中学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通过开展“未来杯”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小学则应依托“少年科学院”等阵地,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在校园文化方面,高校应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品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发挥好高校开风气之先、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重要作用,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贡献;中学应以活跃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发展、舒缓学生压力为主要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则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方面。除在三个主要方面外,还可以在其它方面积极探索构建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比如,实践作为共青团育人的主要途径,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也应有不同的模式,高校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面向社会开展社会实践;中学应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立足校内开展实践教育;小学则主要进行体验教育。

  总之,构建学校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学校战线的同志们共同研究,不断探索,逐步完善。

  四、关于今年学校战线的几项重点工作

  经党中央批准,共青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今年在北京召开。共青团学校战线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适应新的时代条件下青年学生的新变化、新特点,按照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自身建设,全面推进共青团学校战线各项工作,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团十六大的胜利召开。这里我着重强调三个方面的工作。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这一理论体系能够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只有这条道路能够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从而增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切实把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

  2.大力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努力在青年学生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共青团组织政治属性的集中体现。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背景下,集中一大批青年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下大力气把他们培养成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今年,学校战线将继续以大学生骨干培养为重点,充实培养内容,完善培养机制,深化培养成效,使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成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重要品牌。同时,按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有关要求,全面推动全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逐步形成全国、省、高校分工负责、分层培养、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促进更多青年学生成长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人才和阵地保障。

  3.进一步强化共青团学校战线的薄弱环节,努力扩大对青年学生的有效覆盖。总的来看,共青团学校战线组织机构健全,团员干部队伍整齐,团组织的凝聚力、团干部的战斗力都比较强。近年来,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底,全国民办高校和独立二级学院共有在校生280.5万人,高职院校在校生795.5万人,二者合计超过1000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学生总数的61.9%。在这些学校,团的组织覆盖率还比较低,团的工作开展很不平衡,实事求是地说,共青团还没有能够实现对这样一个庞大青年学生群体的有效覆盖。如果团的组织和团的工作不能覆盖到民办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上千万学生,共青团在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就会大打折扣,共青团教育和服务青年的职能就无法得到全面履行。今年,要集中力量在建立团组织和活跃团的工作方面实现突破。凡是建立党组织的民办高校和职业院校,应该努力做到建立团组织,配备团干部,开展团的工作;组织首届“挑战杯”职业技能大赛,以此带动和活跃民办高校和职业院校团的工作。此外,要以中学生团校建设为突破,夯实中学团的工作基础。中学作为团员发展的源头,是共青团工作基础中的基础。抓好中学团的工作,团员发展和团员教育是首要,加强中学生团校建设是关键。要充分认识中学生团校在团员发展和团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抓住团员发展这个关键环节和有利时机,给中学生上好“第一节团课”,不断提高团员发展的质量;要以学习和遵守团章为重点,加强团员培训力度,丰富团校活动内容,建立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针对学生骨干,团中央、全国学联将借鉴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模式,开展中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向中学延伸。学生社团作为共青团联系青年学生的外围组织,要切实纳入团学联组织体系,实现规范有序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把部分青年自组织纳入联系、合作的范围,巩固和壮大党领导下共青团发挥核心作用的青年组织体系,把更多青年学生凝聚在党的周围。

  同志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青年学生的成长。团中央书记处对共青团学校战线寄予厚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振奋精神,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共青团学校工作实现新发展,为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成长成才作出新贡献。

 

 

(2008年3月3日印发)

 
 
 相关新闻
 
秦宜智同志在全国农村合作组织共青团工作暨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04/08
徐晓同志在全国农村合作组织共青团工作暨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04/08
陆昊同志在2011年全团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05/30
周强同志在全国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书面讲话   2006/09/08
周强同志在共青团十五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   2005/12/20
 
 志愿者
 
 
 热点专题
 
文明上网 共建和谐
共青团组织火速增援舟曲灾区
·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 世界青年发展论坛
·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 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
· 2022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
· 冬奥青科普
· 温暖的BaoBao 一起向未来
 
 
大图.jpg
 
read_image.jpg
湖南宁远县“返家...
read_image.jpg
安徽含山县“青益...
read_image.jpg
移风易俗 十岁不办
read_image.jpg
北京:禁毒宣传主...
read_image.jpg
新时代·青年说
read_image.jpg
低碳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_1922@163.com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0020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