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央直属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
经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评审委员会筛选和评审,并报团中央书记处审定,确定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立项386项,其中,“青少年维权经常性工作机制研究”等39项课题为共青团中央委托研究课题,“北京志愿服务管理信息化研究”等347项课题为共青团中央规划研究课题。团中央将向每项委托研究课题资助研究经费1.5万元。对规划研究课题原则上不予经费资助。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计算,立项课题的研究时间为1年。课题结项后,团中央将对其中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开展理论研究,是共青团推动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也是培养团干部理论思维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地团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团属教学研究单位要认真贯彻团十六大精神,高度重视并做好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立项课题的研究。各立项课题研究者和研究单位要紧紧围绕抓高质量研究成果、抓团干部研究能力提高的目标,立足新形势下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组织团干部和有关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推动课题研究。各省级团委负责同志要在抓课题研究上率先带头,作出示范。要结合团中央的研究规划和本地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所承担的课题任务,进一步加强调研论证,努力增强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大对课题研究的投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开展。团中央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服务,并将开展立项课题研究中期检查。
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还将以课题立项通知书的形式送达各课题组主持人。
附件: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2008年12月9日
附件:
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 工作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共青团中央委托研究课题 (共39项,按主持人姓氏笔画排序)
课题名称 主持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 青少年维权经常性工作机制研究 丁小强 共青团湖北省委 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研究 卫 华 共青团陕西省委 创新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王 磊 共青团山东省委 构建社会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体系研究 王少玄 共青团江西省委 构建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团的组织建设新方式的研究 王志杰 共青团重庆市委 增强教育引导青少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王晓栋 共青团河北省委 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研究 冯云霞 中国人民大学 境外势力的宗教渗透和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研究 左 鹏 北京科技大学 青年国际交往现状及行为特征研究 全桂寿 共青团广西区委 共青团切实履行根本职责研究 刘 剑 共青团北京市委 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工作机制研究 刘润民 共青团山西省委 共青团服务职能研究 刘道刚 共青团天津市委 少先队组织与工作创新研究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伊斯兰教与回族青少年成长研究——以西北回族为例 孙振玉 宁夏大学中央企业 共青团工作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许高峰 中央企业团工委 共青团服务青年能力研究 何 雄 共青团河南省委 共青团组织在国家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吴 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机制研究 吴佳松 中直机关团工委 青年公务员价值观研究 吴海英 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 灾后青少年思想状况与共青团工作研究 张 彤 共青团四川省委 共青团组织运用网络引导和服务青少年研究 张恩亮 共青团黑龙江省委 基于榜样激励的青少年励志教育研究 李祖超 中国地质大学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青年主导价值观的确立 杨 楹 华侨大学 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年研究 陈昌旭 共青团贵州省委 流动人口子女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周 皓 北京大学 中外青少年问题与政策、法律法规比较研究 林 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关于推进团干部人才建设的战略研究 练月琴 共青团江苏省委 共青团组织创新的政治逻辑——新形势下 郑长忠 复旦大学 党执政的青年群众组织建设研究 国外青年社团状况研究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 当代中国青年就业与创业状况研究 郗杰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基于 饶南湖 共青团云南省委 云南省的实证分析 青海青少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 钱桂仑 共青团青海省委 社会转型:共青团组织的理论创新和发展战略研究 曹爱华 共青团辽宁省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增强农村基层团组织 谢忠岩 共青团吉林省委 吸引力、凝聚力问题研究 浙江青年自组织发展研究 鲁 俊 共青团浙江省委 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组织化研究 赖 军 共青团福建省委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研究 廖 岷 中国银监会团委 广东共青团基层团建的探索与研究 谭君铁 共青团广东省委 共青团运用网络引导动员和服务青少年的研究 潘 敏 共青团上海市委
共青团中央规划研究课题 (共347项,按省区单位排序)
课题名称 主持人 主持人所在单位
北京(40项)
北京志愿服务管理信息化研究 冯志明 共青团北京市委 首都大学生关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胡九龙 共青团北京市委 高校共青团员队伍建设研究 于世洁 清华大学 志愿服务立法及相关问题研究 陈洪涛 清华大学 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研究 赵曙光 清华大学 互联网秩序和管理规范化立法研究——兼论 李浩然 清华大学 相关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多元时代的人生信念与价值选择研究 宋建丽 清华大学 新形势下培养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 韩 流 北京大学 社区青少年工作创新研究 洪 瑾 北京理工大学 当代青年礼仪规范 金正昆 中国人民大学 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研究 李文钊 中国人民大学 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的特点、类型与对策 雷 雳 中国人民大学 青少年网民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及其对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即时通信(IM)的使用对青少年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 许向东 中国人民大学 从中美创业教育比较看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 胡 平 中国人民大学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研究 杨海燕 中国人民大学 ——美国NFTE课程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 青年的国际交往现状及其行为特征研究 李庆四 中国人民大学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研究 蔡荣生 中国人民大学 关于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青少年健康社会化的研究 雷蔚真 中国人民大学 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服务体系研究 林 嵩 中央财经大学 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郭 华 中央财经大学 当代大学生性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的研究 王 斌 中央民族大学 海外志愿服务研究 李慧勤 中国地质大学 新形势下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趋势研究 张晓红 中国农业大学 我国青少年休闲特征与调控对策研究 吴承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方法研究 刘 威 华北电力大学 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实务研究 张瑞雅 华北电力大学 问题与策略:村民自治中农村青年政治参与研究 李冰水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大学生灾难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郝英杰 华北电力大学 青年网民在网络媒介事件传播中的行为研究 王士宇 北京外国语大学 志愿服务应急管理的中外比较研究:基于 龚 波 北京外国语大学 美、英、德等八国的比较分析 中外青少年问题与政策、法律法规比较研究 曹文泽 北京外国语大学 进城务工青年群体健康需求与认知研究 刘平青 北京理工大学 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国际交往中的跨文化能力测评与培养 孟凡臣 北京理工大学 中英青少年权利保护立法比较研究 郑 翔 北京交通大学 媒介对青少年成长“图像建构”的城乡对比研究 李升科 北京城市学院 综合性教育与纯洁性教育:两种性健康教育 方 刚 北京林业大学 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衡引发的危机及危机管理研究 景庆虹 北京林业大学 突发事件应对状态中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障研究 郭 殊 北京师范大学 青年群体分层研究 安向龙 北京艾索市场咨询公司
天津(5项)
青年自组织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惠 冰 共青团天津市委 德国社民党青年团Jusos研究 杜卫华 南开大学 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与创业的对策研究 张雅光 天津农学院 青少年体育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王慧琳 天津师范大学 以天津地区中学为例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研究 王胜利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河北(11项)
进城务工青年状况及相关工作开展研究 梅世彤 共青团河北省委 宗教信仰对青少年的影响评估及对策研究 王建军 共青团河北省委 科学发展视角下县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研究 赵雷鹰 共青团河北省委 ——以河北省迁安、安新、赞皇三地为例 河北省进城务工青年政治权利问题研究 白保华 共青团河北省委 河北城乡统筹发展中提高农村青年素质途径研究 陈莉萍 共青团河北省委 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管理研究 崔 涛 共青团河北省委 媒体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高振平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道德礼仪规范对青少年道德人格塑造的决定性作用 侯 波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新时期少先队分层教育与运作模式之探索研究 刘继贞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外来务工青年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途径研究 李 丁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高校共青团干部成长研究 刘兵河 北工业大学
山西(7项)
新时期城市社区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途径与模式研究 赵广利 共青团山西省委 山西省青年自组织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李 伟 共青团山西省委 山西省青少年成长发展状况研究 王林田 共青团山西省委 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刘素林 共青团太原市小店区委 关于应用网络平台教育引导服务企业青年的调查与研究 王志评 太原铁路局团委 “5.12”地震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梁 涛 山西省青少年研究所 双向渗透 互利共赢——团学思想与企业运 蔡 蕊 山西医科大学 营完美结合的双赢效应
内蒙古(1项)
共青团干部作风建设研究 冯方祥 共青团呼伦贝尔市委
辽宁(7项)
影响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宏彬 共青团辽宁省委 少先队分层教育研究 李 光 共青团辽宁省委 网络化和社会化:传媒多样化语境下的青少 庞 挺 共青团沈阳市委 年成长生态研究 中国青年工作科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系统研究 江 洪 辽宁省青少年研究所 对进城务工青年群体状况和共青团组织应采 梁长山 辽宁省总工会 取的对策研究 创新型青年企业家群体成长的人文环境及培养途径比较 李维岳 沈阳工程学院 研究——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东南沿海地区为视角 辽宁省开展特殊儿童快乐成长计划活动 常家树 沈阳工程学院
吉林(22项)
我国青年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于德运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关于千份问卷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研究 李军凯 吉林大学 县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研究 张立芳 吉林大学 新形势下党执政的青年群众组织建设研究 田毅鹏 吉林大学 ——以吉林省为个案 基于雇佣能力开发的进城务工青年群体发展研究 彭建娟 吉林大学 青年社团财力支持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许梦博 吉林大学 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研究 刘雪华 吉林大学 青年文化建设的继承与创新研究 张福贵 吉林大学 我国未成年违法行为人制裁矫正机制的失效及其应对 王志远 吉林大学 惯常行为理论与青少年犯罪研究 李綦通 吉林大学 “两新”组织差异化团建三种典型模式研究 韩明友 长春工业大学 青年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状况及对策研究 万兴亚 东北师范大学 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施机制研究 王景斌 东北师范大学 共青团对侵害青少年权益事件介入的法律保障研究 闫弘宇 东北师范大学 基于美国高校社会实践发展状况的国内外高 郝 运 东北师范大学 校社会实践比较研究 改革开放30年中外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商应美 东北师范大学 状况及趋势研究 大学生就业中的创业促动模式研究 房国忠 东北师范大学 日本青少年志愿服务教育体系研究 李 广 东北师范大学 美国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模式研究 刘彦尊 东北师范大学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及教育疏导研究 张宝君 吉林师范大学 新形势下培养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 李延龄 长春理工大学 社区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中国城市社区 李金宝 吉林工商学院 青少年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黑龙江(5项)
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模式研究 杨弘宇 共青团黑龙江省委 青少年发展特征及趋势研究 宋国力 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 共青团运用互联网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研究 李建峰 黑龙江省科技厅 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亚道德问题研究 张传辉 东北林业大学 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裴广为 哈尔滨师范大学
江苏(18项)
进城务工青年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方式研究 蒋蕴洁 共青团无锡市委 青年KIDULT现象研究 王传棨 中国矿业大学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研究 王增国 中国矿业大学 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吴格明 江南大学 青少年心理安全及其维护研究 沈贵鹏 江南大学 我国青年的国际交往现状及其行为特征研究 左 惟 东南大学 美国不同层次大学生社团建设现状研究 孙莉玲 东南大学 朋辈教育对大学生性KAP的影响 郭晋林 东南大学 青年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及其对策 王毅杰 河海大学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闲暇生活方式差异研究- 崔 峰 南京农业大学 基于南京市的实证分析 青年农民工职业流动研究 朱考金 南京农业大学 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郑晓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准大学毕业生文明离校问题的实证研究 马德峰 苏州大学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选择与文化安全关系研究 张国华 苏州大学 以青年创业促进就业的对策研究 董跃进 盐城工学院 青年民间组织规制的伦理向度 刘 俊 盐城师范学院 大学生个体特质与求职行为关系研究 黄海艳 南京审计学院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青年社会思潮的影响 袁贵礼 江苏淮海工学院
上海(15项)
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模式研究 钟晓敏 共青团上海市委 青年就业与创业对策研究 陈 凯 共青团上海市委 少先队分层教育的理论研究 杨江丁 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城市适应与社区支持研 金伟红 共青团徐汇区委 究——以徐汇区为例 话语理论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 邱仁富 上海大学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研究 陶 倩 上海大学 关于GEM框架下京沪两地大学生创业环境与对策研究 陈志刚 东华大学 青少年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创新研究 沈 蕾 东华大学 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研究——基于北 郭 可 上海外国语大学 京、上海、广州的调查 从“宅”现象看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 田昊罡 上海外国语大学 当代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金国华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青年自组织发展报告 黄洪基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80后”上海青年发展状况研究 康 年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共青团服务青年的新模式研究——以上海市 诸 旖 共青团上海静安区委 静安区“相约四季俱乐部”为例 大城市社区青少年工作体系创新研究——以 倪 尧 共青团上海市长宁区委 上海长宁区为例
浙江(8项)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中国青年(2007) 钱永祥 杭州市团校 青少年跨国网络交往现状及其行为特征研究 林成华 浙江师范大学 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和模式研究 王 锋 湖州师范学院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柯 羽 嘉兴学院 社会思潮与青年成长的实证研究 陈 亮 浙江省团校 校园戏剧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中的独特作用 何 军 杭州师范大学 及实施策略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胡 敏 宁波大学 浙江青年发展报告(2007—2008) 汪 茵 浙江省团校
安徽(15项)
安徽省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团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 琦 共青团安徽省委 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 永 共青团安徽省委 青年群体分层与教育对策研究——以安徽省 阙方俊 共青团安徽省委 青年群体的调查研究为例 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研究 邢 军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及体质的影响 王 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当代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究 周典恩 安徽大学 改革开放条件下青少年成长发展特征及趋势研究 叶松庆 安徽师范大学 青少年媒介参与与网络欺凌研究 朱松林 安徽财经大学 共青团运用互联网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研究 柯 健 安徽财经大学 青少年消费决策型态及其社会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宋思根 安徽财经大学 团的新闻宣传绩效及评估研究 李 超 安徽财经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青年化研究—— 孙 勇 安徽农业大学 以安徽省大学生为例 文化繁荣与青年价值构建 张立驰 合肥学院 青少年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刘 燕 安庆师范学院 高师院校大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研究 祝淑媛 淮南师范学院
福建(10项)
两岸青少年交流的文化战略研究 陈训明 共青团福建省委 改革开放与福州青少年成长发展 陈奕辉 共青团福州市委 权益保障视域中青少年依法参与问题研究 张忠亮 福建省团校 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高校大学生群 庄 穆 福州大学 体移动信息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基于学校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团体心理干预研究 何少颖 福州大学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黄永斌 福州大学 以福建某高校为例 我国青少年慈善意识现状与慈善教育研究 刘新玲 福州大学 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研究 陈嬿如 厦门大学 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教育研究 汤锐华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陈碧钦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7项)
切入与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探索 梅 亦 共青团江西省委 共青团干部成长规律研究 郑炎明 江西省团校 青年农民工城市适应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陶 菁 南昌大学 以实践社会学为研究视阈 新媒体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及对策 肖良生 南昌大学 少先队分层教育研究 杜志强 南昌大学 近代以来国学教育、新国学教育与青少年培养研究 何世剑 南昌大学 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研究 胡 辛 南昌大学
山东(18项)
省会城市团组织信息化建设面对的问题与对策 孔 杰 共青团济南市委 灾后少年儿童心理支持及信心重建途径的研究 徐胜男 共青团济南市委 青年的国际交往现状及其行为特征研究 张广宇 共青团济南市委 团属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研究 张 华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五四时期的青年社团 杜 秀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儿童权利意识: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 宫秀丽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 中国特色的未成年罪犯人权保障 王长征 山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奥运会对中国志愿服务工作的影响研究 崔桂萍 青岛市团校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其干预研究 吴秀霞 山东师范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王 冰 山东师范大学 建设的关系研究 基于KAB项目的大学生创业对策研究 刘明永 山东理工大学 基于与政府管理分开、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共 刘奇耀 山东经济学院 青团职能履行研究 高校学生国际交往现状及其行为特征研究 陈晓阳 山东大学 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科学发展观与青少 郑林娟 山东大学 年成长发展研究 进城务工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徐国亮 山东大学 韩国大学的学生社团状况研究 蔡 燕 山东大学 “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人格塑造”的三位一体:公共 朱 伟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青少年培养的综合互动研究 后颜色革命时代青年群体性政治事件参与机 刘 星 烟台大学 制及危机应对机制研究
河南(19项)
构建学校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曹克舜 共青团河南省委 新时期地市共青团工作研究 史本林 共青团焦作市委 拓展服务青年载体的创新研究 程明武 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所 青年参与理论研究 张永奇 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所 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模式研究 岳杰勇 河南师范大学 青少年维权理论与实务研究 高中建 河南师范大学 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研究 刘怀光 河南师范大学 社会组织化建构体系下共青团与自发性青年 艾昆鹏 河南师范大学 组织的关系研究 青少年中华传统道德文化认同研究 魏雷东 河南师范大学 受艾滋病影响未成年人社会福利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张长伟 河南师范大学 社会整合视角下青年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研究 赵晓歌 河南师范大学 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 蒋占峰 河南师范大学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研究 王俊杰 河南师范大学 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效益问题研究 张建国 河南师范大学 生产视域下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赵枫岳 河南工业大学 中日大学生生活方式比较研究 刘守义 信阳师范学院 在大学生中加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 孙体楠 周口师范学院 “邻里辩护人服务”——青少年社区法律援助的新思路 张大海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中西部青年自组织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许振兴 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所
湖北(20项)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研究 吴朝安 共青团湖北省委 青年婚恋状况调研 晏先华 共青团湖北省委 社区青少年事务综合服务平台研究 冯爱明 共青团武汉市委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莫洪宪 武汉大学 增强青少年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研究 李保强 武汉大学 德育生活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李 俊 武汉理工大学 青年技能人才短缺的成因与开发对策研究 赵琛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研究 吴玉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青年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胡弘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在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的纠错机制研究 郭圣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少年司法理念与制度的时代展开 董邦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大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研究 韩呼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作搜寻、猎头中介与青年流动——基于北京、上 程贤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海、武汉三地青年工作搜寻渠道的实证研究 共青团运用互联网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研究 张 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共青团早期青运领袖思想与当代青年运动研究 李天华 中南民族大学 普通高校大学生闲暇生活分析与教育对策 孙明福 中南民族大学 国外青年社团状况研究——以澳大利亚高校 王建梁 华中师范大学
学生会为中心 青少年诚信伦理研究 舒晓兵 华中师范大学 进城务工青年的职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研究 燕元沂 华中师范大学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 万美容 华中师范大学 的途径和方法创新研究
湖南(8项)
青少年维权的网络结构与实现机制研究 吴 畏 湖南科技大学 新经济组织青年群体的心理诉求与文化反应—— 贺小荣 湖南师范大学 新形势下团组织有效引导青年的对策建议 未成年被告人的权益保障研究 朱立恒 湖南师范大学 中外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比较研究 王葆莳 湖南师范大学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发展现状及成长路径研究 何旭娟 湖南师范大学 新媒体的价值影响与青少年道德发展 徐振祥 湖南理工学院 青少年生涯辅导对策本土化研究 赵荣生 湖南科技学院 群众路线在共青团工作创新中的作用与制约因素研究 张新康 湖南科技大学
广东(22项)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研究 王晓亮 共青团广东省委 新形势下青年文明号工作创新研究 姚健建 共青团广东省委 广东省青少年使用网络状况研究 白 涛 共青团广东省委 青少年动漫网游行为动因和模式研究 庞开强 共青团广东省委 广东城市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研究 向 欣 共青团广东省委 “亲子义工”现象研究 曾锦华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 共青团组织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的研究 符策良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 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廖根深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 港澳台与内地高校学生社团状况比较研究 区向丽 暨南大学 中外青少年问题与政策、法律法规比较研究 李 静 暨南大学 宗教影响与大学生成长研究 夏 泉 暨南大学 高等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模式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戴育滨 华南农业大学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及规范机制研究 邹静琴 华南农业大学 基于创新视角的我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模式研究 雷育胜 华南理工大学 青年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王金红 华南师范大学 论建构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模式 李易玲 广州美术学院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成长研究 龙 鸣 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 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志愿服务的 谭建光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
“广东经验”研究 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谢慧敏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 共青团服务青少年的有效模式研究——穗港 涂敏霞 广州市团校 青少年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 青少年基层活动阵地建设研究 林群生 陆丰市龙山中学 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成长发展研究——基于 黄大耀 深圳市南山区月亮湾小学 生态理论的小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研究
广西(1项)
进城务工青年群体状况及相关工作开展研究 秦红增 广西民族大学
海南(2项)
新形势下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趋势研究 欧俊宁 共青团万宁市委 未成年人犯罪的区域性预防研究——以海南 刘国良 海南大学 省未成年人犯罪为研究对象
重庆(17项)
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卢 波 共青团重庆市委 青年流动现象调查及共青团对策研究 肖林彬 共青团开县县委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状况研究 余 林 西南大学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特点与纠正 陈安涛 西南大学 进城务工青年群体生存模式与社会保障研究 田 阡 西南大学 社会转型时期青年成才路径研究 何玲玲 西南大学 四川及重庆地区青少年地震灾害心理危机干预 黄 蓓 西南大学 需求评估及干预体系建立与心理健康发展研究 重大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中共青团组织参与 罗超平 西南大学 公共服务的机制与模式 中外青少年问题与政策、法律法规比较研究 王志章 西南大学 我国青年自组织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何 跃 重庆大学 基督教渗透高校现状及其对青年学生影响实证比较研究 王健卉 重庆大学 青年自组织发展状况与对策——新时期高校 杨成云 重庆大学 学生社团指导体系创新研究 基于数字技术平台的新媒介对青年思想文化 杨守鸿 重庆大学 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中美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的差异比较研究 蒋研川 重庆大学 构建共青团面向青年需求的社会回应机制研究 刘卫红 重庆大学 青少年健康信息情感的培育研究 赵 骏 重庆师范大学 新时期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刘显忠 重庆邮电大学
四川(5项)
青年群体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研究 张 岷 四川省团校 大灾中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方案研究 王 斌 四川大学 国有大型企业共青团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田 江 电子科技大学 宗教对我国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影响研究 杨 军 电子科技大学 共青团运用互联网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研究 李 巍 电子科技大学
贵州(5项)
青少年基层活动阵地建设研究 马 雷 共青团贵州省委 进城务工青年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研究 刘 锐 共青团贵州省委 青年文化建设工作继承与创新研究 付红玲 贵州省团校 改革开放条件下青少年成长发展特征及趋势研究 彭国胜 贵州师范大学 新时期企业共青团工作运行模式探索 董立群 贵州中烟工业公司贵阳卷烟厂
云南(9项)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及相关问题研究 刘桢梅 共青团德宏州委 青年自组织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茶春桥 共青团保山市委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杨燕飞 共青团瑞丽市委 青年成长成才路径研究 施兴满 共青团曲靖市委 县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研究 邵晓林 共青团会泽县委 青少年基层活动阵地建设研究 尹升远 共青团梁河县委 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 徐锦书 云南省监狱管理局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引导服务青年的数字型团 姚 刚 昆明铁路局团委 组织平台研究 少先队分层教育研究 郑卫华 德宏州梁河县遮岛小学
陕西(14项)
西安市网上青年自组织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李 彬 共青团西安市委 高校院(系)贫困生帮困助学模式构建与实效性探究 刘少锋 陕西师范大学 青少年生命伦理道德现状及教育策略研究 李高峰 陕西师范大学 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杨建州 西北大学 宗教影响与青少年成长研究 王永智 西北大学 大学生弱势群体创业研究 马建平 延安大学 高校培养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践研究 白 华 长安大学 青少年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 钞秋玲 西安交通大学 性自由主义思潮与大学生性道德观:影响及对策 王宏波 西安交通大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少年中系统化教 廉永杰 西安理工大学 育范式构建及其价值实现 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文化——孝道教育的实践研究 樊继福 西安邮电学院 青年性意识、性观念、性行为与性教育相关研究 宋宝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高校青年学生的教育利益结构、利益协调、 龙建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利益要求及权益保障的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研究 李月顺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4项)
青年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以甘肃为例 宋圭武 中共甘肃省委 党校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刘先春 兰州大学 青年化途径研究 青少年生态意识与环境教育研究 俞树毅 兰州大学 少数民族青年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及其协调理 巴建坤 兰州商学院 论与方法研究
宁夏(2项)
《宁夏回族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张顺倩 共青团宁夏区委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青年工作研究——以宁夏 马树华 宁夏大学 回族大学生为例
新疆(2项)
青少年基层活动阵地建设研究 张丽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 进入城市上学的少数民族儿童的适应状况及 周小西 新疆团校 心理干预追踪研究
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5项)
如何利用媒体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美国 杨建华 中国科学院
的经验及启示 新西兰青年社团研究 邢 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当代中国 齐 惠 中央党校 青年对民族精神的传承研究 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刘余莉 中央党校 面向大学生的科学发展观传播效果调查研究 詹正茂 中国科学院
团中央机关及直属单位(23项)
县域共青团区域化整体建设研究 宁 澈 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 当代我国大学生公民参与研究 高 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外青少年刑事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比较研究 李卫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共青团干部成长研究——从转业团干看共青 李 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团干部作风建设 媒体艾滋病报道对于青年群体的传播效果研究—— 何 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基于城市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的比较分析 青少年基层活动阵地建设研究——中国五城 卢德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市青少年宫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与青年马克 石国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思主义者的培养 从行为视角研究我国中学生性健康教育问题 周华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 钟德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青少年体育健身现状及相关工作开展——落 尹 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 青少年法律体系研究 吴 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黄敬宝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在青年大学生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李 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解构与重塑——网络视阈下的青年政治社会化新范式 于 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青少年“网瘾”问题研究 郝向宏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机制研究 刘俊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研究 杨守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献的比较分析 方 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共青团的根本职责与党的执政基础研究 邓希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共青团职能定位 胡献忠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改革开放进程与共青团工作发展研究 李 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从“80后”的职场表现看我国的基础教育 杨长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关于建构青少年全面成长健康测试评价体系的论证 陆玉林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2008年12月16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