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团委开展深度支援旱区云南省 麦拉村公益行动
近期,云南、贵州、广西等多个西南省区出现持续旱情,部分地区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为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深入贯彻团中央相关通知精神,北京大学团委按照“持续关爱、深度支援”的思路,启动了“携手爱麦拉——北大学子深度支援旱区麦拉村公益行动”,对口支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永定镇麦拉村。
一、高度重视,密切关注,主动联系确定对口支援目标
3月25日,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紧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迅速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投身抗旱救灾。北京大学团委接到通知后,把参与抗旱救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开展,确立了“持续关爱、深度支援”的工作思路,决定主动联系灾区当地政府,确定对口支援目标,开展长期持续有针对性的深度支援活动。
经过多方了解并与当地政府联系,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永定镇麦拉村成为了北京大学团委对口支援的目标。麦拉行政村位于永仁县城东南面,共有村民1339人,属于偏远贫困地区,居住人口以彝族和汉族为主。随着旱灾的升级和旱情的加剧,抗旱形势越来越严峻,困难越来越突出。据了解,麦拉村的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已出现严重困难,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901亩,受旱面积达1331亩,受旱率达70%,受旱人口536人,受旱率达40%。个别旱情严重的村民小组农作物受旱率达100%,因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达100%。值得关注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麦拉村的旱情还将面临日益严重的趋势:一是麦拉村现有的抗旱资金仅能满足应急需要,无法满足后期进一步加剧的旱灾需求;二是当地自然环境恶劣,长期受到干旱困扰,缺水已经是麦拉村的“老大难”问题;三是抗旱基础设施薄弱;四是现有水量在确保人畜饮水、主要经济作物、重点企业等生产生活用水后,无法保障大春生产足额用水;五是大部分依靠山箐取水的农户,随着旱情的发展,山箐水源有可能枯竭,将造成更多困难。麦拉村严峻的抗旱形势引起了北大团委的高度关注,一致认为麦拉村的抗旱救灾工作刻不容缓,针对麦拉村开展深度支援非常必要。综合以上情况,北大团委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永定镇麦拉村确定为对口支援单位,并正式启动对口深度支援麦拉村活动。
二、全面动员,广泛参与,积极开展深度对口支援活动
确定支援目标后,北京大学团委号召各院系团委、直属支部、学生会、研究生会、各学生社团立即行动起来,全面部署、抓紧落实,开展一系列宣传动员活动,在全校团员青年中迅速形成关注麦拉、支援灾区的热潮。3月30日,北大团委联合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北京大学学生会、北京大学研究生会、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向全校青年学生发布了《关于深度支援受旱地区云南省麦拉村的倡议书》,倡议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捐款,为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号召广大同学从自己做起,珍惜水源,倡导节约,杜绝浪费,为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引导同学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月30日开始,北大团委广泛开展“携手爱麦拉——北大学子深度支援旱区麦拉村公益行动”募捐活动,接受全校老师、同学捐款。北京大学师生与灾区人民心连心,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援麦拉村抗旱救灾工作,截至4月6日共计募集捐款54185元,其中47524元将用于定向支援麦拉村。不少同学在捐款过程中表示对麦拉村的旱情非常关注,纷纷表示愿意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后续的实践公益活动,深入实地支援灾区建设。与此同时,北大团委发动各级团组织,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北大新闻网、未名BBS等载体进行宣传,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宣传实效。4月3日,物理学院团委、物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专题讲座“老胡带你解读西南旱灾”,邀请北大物理学院教授胡永云老师,利用专业知识解读干旱起因,使同学们更加立体地了解西南旱灾的灾情,并树立战胜旱灾的信心。4月4日晚,受北大团委邀请,北京大学流域综合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杨小柳,围绕“西南旱情与中国水资源危机”的话题做了专题讲座,重点介绍了当前抗旱救灾的工作力度,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结合讲座主题,北大团委还展开节水生活教育,共征集节水建议百余条。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也结合当前抗旱形势,进行环境科普宣传,倡导节约用水、宣传环保常识、传播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
三、持续关爱,深度支援,着力落实对口支援工作成效
对口支援麦拉村活动,深度是关键,重点在持续。为了抓好抓实深度支援旱区工作,北大团委深入贯彻团中央相关通知精神,紧密结合北大特色、发扬北大传统,确立了一系列中长期对口支援工作方案。通过长期规划、有序推进,有力保证援建工作的针对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深度支援的第一步,北大团委将用募得善款为麦拉村提供饮用水。同时还取得了校外企业的支持,他们将按1:1配比的方式同时提供饮用水援助。初步考虑,按照每个村民每天一瓶水的数量一直支援到旱情解除为止。而且,相关企业还将负责将饮用水直接运到麦拉村。
深度支援的第二步,鉴于麦拉村当前面临抗大旱、抗长旱这一严峻形势,能否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抗旱基础设施和相应的水源工程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据了解,3至5万元即可为希望小学和边远缺水山村援建一个蓄水池,300—500元即可为旱灾严重地区种植一亩节水林。因此,在完成善款的筹集工作后,北京大学团委将同时联系楚雄团州委,开展援建蓄水池、种植公益林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援建工作的针对性,北大团委还将于2010年5月起全面启动面向云南省麦拉村等受旱地区的暑期公益实践项目筹备工作。实践项目将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灾区政府、人民的实际需求,结合北大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科学思考和科学规划,在对受旱地区进行科学分析、正确评估、周密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北大多学科优势和人才力量,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创造力,深入研究、讨论,设计暑期公益社会实践和支援项目,并于2010年7月到8月,组建实践团队,深入麦拉村旱区进行暑期公益社会实践,实地进行深度支援,为当地持久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提供切实的帮助。
四、组织深度支援工作过程中引发的延伸思考
高校共青团参与抗旱支援工作要突出自身特色,注重持续性、系统性。抗旱支援工作不仅涉及到直接的财物支持,还涉及环境保护、科技咨询、教育医疗帮扶和志愿者工作,高校在这些方面具有天然的对接优势。北大团委此次实施的对口深度支援活动,是建立在北大自身实际情况之上的对高校支援模式的一次新探索,突出“持续关爱、深度支援”的特色。在过去简单的捐款捐物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发挥北大在相关学科、专业、专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富有针对性地设计支援项目,保证支援活动的深度力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扬北京大学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光荣传统,引领当代青年学子热心公益、志愿奉献的新风尚,利用寒暑假组织实践团队到灾区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实践,真正实现支援活动的持续有效。
北大团委此次设计的深度支援活动深受同学喜爱,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和开展志愿者工作。一是工作目标要具体化、形象化。北大团委在发出抗旱支援的倡议书中,明确将云南省麦拉村作为对口支援目标,详细介绍了麦拉村的实际困难和可预期的支援成效。从现场募捐来看,虽然设立了定向捐款和向北京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两个募捐点,但对前者的捐款热情大大高于后者。这表明,让同学对工作对象有具体和深刻的认识,能够大大激发大家参与的热情。二是支援方式要多样化、真实可感。实践证明,同学们更热心定向支援,更愿意接受形象化的捐助方式,比如建造蓄水池、节水林等,而不仅仅满足于捐钱。再如团中央号召的捐一瓶水的形式,就深受学生欢迎。三是支援工作要提升知识含量和实践内涵。在发出倡议后,北大团委围绕生态保护、旱情发展、地方文化特色等主题适时举办科普讲座,深化了同学们对抗旱支援的科学认识。同时,由于很多同学表示不满足于捐款,还希望利用暑假到当地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北大团委认真设计了暑期实践支援方案,适应了大学生到灾区进行亲身体验和帮扶的兴趣和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