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看望 重庆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
2010年4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视察工作,重庆市政府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市委统战部部长翁杰明、副市长谢小军等市领导陪同视察。
在视察了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之后,刘延东同志走到正在勤工助学广场开展社会观察课题调研活动的重庆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当中,与大家亲切握手交谈。刘延东同志询问了身边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听取同学们的回答后,刘延东同志对学员们说:“我们国家非常需要这样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来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传承下去,将理论结合实践,运用到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问题中去,希望你们好好努力学习。”刘延东同志还与在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合影留念。
刘延东同志的殷切勉励,使重庆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备受鼓舞。学员们表示,将从理论学习、实践实训、调查研究、挂职锻炼等环节入手,着力坚定信念、扩大视野、铸炼品格、提升能力,把自己培养和造就成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践行者。
重庆师范大学于2008年10月开始筹划“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于2009年4月正式开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目前,重庆师范大学已培养第一期学员共计2000余人,第二期培训正顺利进行。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重庆师范大学已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方面探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途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实效。
一是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团委牵头负责、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重庆师范大学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和团委书记担任,成员由校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人事处、国际交流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
二是遵循教育规律,建立起符合学校实际的分层次实施培养格局。依托团校建立校院两级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三梯次培养格局。各梯次的培养周期均为1年,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两种形式。其中学院负责初级班的学员选拔与培训,学校负责中级和高级班学员选拔、培训与后续跟踪。各梯次培养侧重点分别为:
初级培养:初级班学员由各学院在大一学生中按10%的比例选拔学员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并组织考核,推荐考核优秀的学员参加中级班选拔。初级班主要通过参观考察、形势报告、观看主题教育片等形式,侧重对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兴趣培养,强化他们对党、国家、人民的朴素感情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中级培养:中级班学员由学校层面组织在大二年级自主报名和组织推荐的学生中,按50-60人的规模进行选拔,并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重庆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培养工程”中级培训结业证书。中级班主要通过理论研读、社会观察、国情考察、志愿服务、团队训练等方式,强化学生骨干的基础理论、观察能力、服务意识与协作精神。
高级培养:高级班学员原则上由学校在培训成绩优秀、专业成绩良好、群众认同度高的中级培训班学员中,按15-20人的规模选拔,并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和末位淘汰,选留10-15人进行跟踪与后续培养,并颁发“重庆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骨干)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结业证书。高级班主要通过理论研讨、社会思潮辨析、时事观察与评论、生产劳动(挂职锻炼)、生存训练、思维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骨干的理论研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从高级班结业的学员,学校实施后续跟踪培养和定期回访。
三是根据各梯次培训班学员实际和学校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重庆师范大学坚持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跟踪培养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对中高级班学员实施理论学习、实践实训、社会观察三个环节的培训(初级培训的课程由各学院自主设置)。
中级培训:理论学习环节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原著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重点关注科学发展观研究、中西方经济制度比较、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等)和“形势报告”等课程;实践实训环节主要包括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公共礼仪与人际关系、团队训练、仪式教育等课程;社会观察环节主要是针对社会问题的国情考察。
高级培训:理论学习环节部分继续设置“马克思主义原著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重点关注科学发展观研究和社会思潮辨析)和“形势报告”课程;实践实训环节除继续开设“仪式教育”课程外,同时开设“演讲与口才”、“大型活动创办”、“挂职锻炼”、“生存训练”、“思维训练”等课程;高级培训的社会观察环节主要倾向于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时事观察”和分析国际形势的“国际观察”。
四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教学实践师资保障。面向全校聘请理论功底深厚的马列学科专业教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教师及其他相关专业教师担任培养导师。根据其课时量、学生评议系数认定教学量,发放聘书并给与相应课时费。培训导师带领“青马”团队所做课题获得奖励的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科研工作量认定。
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各学院、各职能部门,校外相关政府部门、工厂、企事业单位等建立重庆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培养工程”实践实训基地。
培养经费保障。学校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培养工程”每年划拨近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聘请教师(导师)、购买教材、实践实训、课程建设、基地建设等费用。
激励机制保障。一是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培养工程”中高级培训中顺利结业的学员,均有推优入党资格;二是学校在选留毕业生,推荐毕业生就业等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留(推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培养工程”培训中的结业学员;三是结业学员享有重庆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教委等部门规定的其他优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