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学校工作简报 -> 正文
第 24 期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编
2010年09月21日
 

广东共青团探索“大骨班”培养新模式

  2010年8月10日-17日,广东省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组织第九期学员在东莞开展为期8天的学习训练,吸纳了粤港澳三地77所高校共301名学员参加。培训班紧扣当前热点,力求实现开放型、创新性、时效性的有机结合,对大学生骨干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培训班基本情况

  (一)设置开放多元的培训课程

  培训班邀请了34位各界知名人士组成导师团分别为学员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时代变迁·代际差异与青年认知”、“时代的领舞者——学生领袖的成长路”、“盛世与成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广东又好又快发展”、“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与大学生责任”主题讲座。

  讲座选题既是当前时代热点、重点话题,又与青年大学生紧密相连。在激发学员兴趣的同时,也激起了学员的时代使命感与责任感,更让学员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开创个性化的学习安排

  培训班贴近大学生骨干成长需求设计培训,开创了理论学习、读报活动、读书报告会、军体训练、素质拓展、参观见习、主题论坛、才艺联谊、体育竞赛和团队建设等十多种学习形式。让学员开展“心系天下”读报每晨一读,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每天一期培训简报交流学员心得;学员微博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学习收获。

  (三)强化实践体验的活动比重

  培训班组织学员到大岭山武警训练基地开展军事体验训练;分成15个小组深入到大岭山15家大型企业生产一线和管理岗位参加劳动锻炼;组织开展“心灵成长之旅”——团队心理辅导活动;到东江纵队纪念馆参观。

  (四)深化互动交流的平台建设

  培训班邀请了华工大、华农大等多所高校团委书记举办“我与‘团长’面对面”团学论坛;邀请东莞优秀青年企业家举办“青春共鸣”——对话青年才俊创业精英论坛;邀请历届学联主席代表举办“历届学联主席交流会”。

  (五)融合潮流新锐的时尚元素

  培训班选择引入了当前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素质拓展活动;军事训练营也摒弃了以往军训枯燥的军姿、队列训练,选择了观摩反恐演练、参观先进武器装备和穿越障碍训练等对大学生富有吸引力的活动项目;邀请了广东电视台主播王鹏、李琳、杜伟参与的联欢舞会更是成为了时尚元素的盛宴。时尚元素与传统教育方式的融合带给了培训蓬勃的生命力。

  (六)搭建方便迅捷的信息系统

  培训班利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体建立了培训班电子邮箱、微博、QQ群、飞信群、手机报等信息平台,共享培训资料、交流思想和心得、上交作业和反馈评议,开展网上网下互动学习。

  (七)拓展跟踪培养的完备机制

  本期培训集中培训期为八天,跟踪培养时间为一年。跟踪培养期按地域分片区指定联络人,敦促和考核学习交流;学校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骨干培养实践基地,分批分次利用寒暑假组织学员在实践基地挂职和到港澳地区交流学习;学员们还要完成读书笔记、作业和论文。

  二、培训创新及经验

  (一)突破了以往培训思维的局限,开创了宽视野深发展的培训设计

  本期培训解放思想,破除壁垒,首次招收了港、澳高校学生,增进三地青年学生领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三地文化和经验的交流互融,带给学生骨干开放的视野与胸怀。培训还将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自主学习结合起来。集中培训后,学员按所在地域分片组织学习和实践。学员在分散学习期间,有片区联络员监督,要定期提交作业、论文和读书心得,让学习不再局限于集中培训的时间,让学习成为常态,致力于构建学习型学生干部队伍。

  (二)突破了大学生日常交往接触人群的限制,提供了与社会各界平等交流的机会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学者、专家教授、党政领导、高校团委书记、优秀青年企业家、杰出往届省学联执行主席等各界人士与学员平等对话交流。通过本期培训班,学员们可以与一直关心和支持团学工作的领导老师进行直接、平等的交流,坦诚相对,共话青年责任与使命。

  (三)突破了以往培训以理论教学为主的限制,发展了以体验式教育为特点的培养模式

  本期培训班根据学员特点,突破了以往培训以理论教学为主的限制,设计了以体验式教育为特点的培养模式。培训班通过“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军事训练营强化学员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勇气与协作精神;通过“心灵成长之旅”团队心理辅导,让学员勇于担当,明白了团队与责任,学会了感恩;通过让学员参与到企业生产流水线操作过程中,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增强实践动手的能力。体验式的教育让学员在做中学、从学中悟、从悟中行,培养学员健全人格。

  (四)突破了院校、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搭建了学员间即时交流互动的平台

  培训班让学员随机分组和分配宿舍,打破了学员间原有的院校隔阂。同时要求学员每天撰写微博、参与Q群讨论,开创性地利用微博、QQ群、手机报等新型网络媒体搭建了学员即时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网络的形式,使学员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交流和分享一天的学习感悟,促进各院校学员交流与碰撞,共同提升,也为学员们的后续交流提供了基础。

 
 相关链接:
[学校工作简报 第21期]记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员重庆“三进三同”活动
[学校工作简报 第20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三期学员体验红色文化
[学校工作简报 第19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三期学员重庆实践锻炼活动启动
[学校工作简报 第20期]“我跑长征路 天天有进步”——内蒙古中学中职学生开展“三年跑完长征路”红色体育锻炼活动
[学校工作简报 第17期]战略布局 分类施策 系统推进 湖南力促大学生创新创业获李克强总理肯定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_1922@163.com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