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创新 多措并举
扎实构建浙江中职共青团工作新格局
团浙江省委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有2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的快速发展既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对职业教育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特别是2006年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省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目前,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444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21所,在校学生82.36万人。近五年来,全省中职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一、聚人心逐梦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切实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职学生大多不满18周岁,由于青春期心理的个性特点以及社会传媒的影响,部分中职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对学习缺乏动力,造成价值判断迷失。为此,我们充分尊重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广泛开展“争做精神富有的浙江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以“我的中国梦”主题,在中职学校举办“与人生对话”主题教育活动,今年已举办各级各类报告会1500余场;积极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活动,全省有60万余人次参加了本次活动。二是认真开展典型引领教育。结合“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报告会,在全省巡回开展“浙江省大中学生励志成才行动·梦想之旅百校行”活动,联合省文明办开展“美德好学子”评选活动,指导省学联在全省选树了一批优秀学生干部,在中职学生中树立起了一大批可学、可敬的朋辈典型和榜样。三是大力开展学生成人教育。紧紧围绕“长大成人”这一目标,以举行“18岁成人礼”为重点,指导各地广泛开展“走好成人路”教育活动,今年全省各级开展活动500余场次,覆盖24万中职学生。
二、创青春助成才,以创新创效创业实践为抓手切实服务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由于知识结构、社会经验、家庭氛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对职场缺乏深刻认识,存在着复杂的就业心理,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为此,我们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一是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培训。省本级连续三年开展“道富学子能力提升计划”,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免费专题培训,同时指导各市、各中职学校团委大力开展“职业生涯导航主题月”活动、“技能节”等活动,助推中职学生在实践培训中积累创业创新经验。二是注重创业创新项目培育扶持。依托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指导中职学校团委组织开展各类创业创新技能竞赛、“五小”攻关等活动,助推学生通过技能比武提升实践能力。近五年,全省中职学生获国家专利授权324项,转让技术成果59项。三是继续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坚持建管并举,在扩大基地建设数量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基地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岗位对接成功率。截至目前,全省共有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3000余家。
三、增活力扬风采,以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着力活跃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学生社团是中职学生培养特长、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活跃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大力推动中职学校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积极建设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以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指导各中职学校注重将社团活动与学校特色、学生专业相结合,推动社团走上专业化、规范化道路。如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服装职高时装社的社员们多次在省市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二是以社团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繁荣。省本级连续三年开展涵盖10余个子活动的浙江省大中学生社团文化节。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省共有近50万人次中职学生参加了社团文化节的各级各类活动。此外,我们加大对中职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指导理论学习型社团开展“两会我知道”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掀起一阵阵的“红色风”,促进校园文化提档升级。
四、抓基层打基础,以“双网互动”为统揽切实加强中职共青团的组织建设。适应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中职学生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建立“网络+网格”、“网上+网下”的立体化、全方位工作模式,是不断增强中职共青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努力构建“网络+网格”、覆盖广泛、充满活力的组织格局。2012年我们联合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各市中学(包括中职学校在内)共青团工作联席会和各市、县(市、区)教育团工委,在进一步加强班级团支部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探索在中职学校公寓建团、社团建团,同时将在高校开展的“我的寝室我的家”文明寝室创建活动,逐步延伸到中职学校,鼓励青年教师与学生寝室结对,努力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多重覆盖。二是创新“网上+网下”、虚实联动、快速快捷的动员方式。针对青年学生联络的新特点,我们指导中职学校团委、团支部建立团属微博、微信,努力实现微信建到学校,微博建到支部的新媒体传播体系,目前已建立中职团支部微博1.5万余个,微信公众平台210余个,团省委学校部官方微博、“青春抱抱团”微信公众平台中均设立中职信息动态板块,通过这个体系,发布活动信息,展示学校风采,宣传优秀典型,传播正能量。同时将网上发动和网下活动结合起来,今年面向大中学生开展的“美德好学子”评选活动,就是在网上广泛发动,得到了中职学生的热烈响应。三是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团干部队伍。为提升中职团干部的改革创新力、群众工作力、思想传播力和工作执行力,我们争取省教育厅支持,将中职团干部培训班纳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序列,计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同时指导各团市委每三年轮训一遍中职团干部。
打造“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职学生的彩虹人生
团天津市委
天津现有中职学校6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校5所,市级示范校8所,在校学生9万余人,其中团员近5万人,共有各级团组织1700余个,各类学生社团280余个。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天津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的一些基本特点:一是学校管理模式多样化。63所中职学校中共有行业办学中专校16所,行业办学技校27所,区县属中职校20所,隶属关系的复杂性导致组织关系不是很顺畅,从而导致团的工作有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贯彻落实;二是学生来源构成多样化。我市在校中职学生中的70%来自农村,40%来自外省市,家庭困难学生的比重约占20%。由于社会和家庭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存在误区,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招生难、教育难、管理难的问题。三是部分学生基础薄弱。我市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整体积极健康向上,追求进步,热爱国家,关心集体,吃苦耐劳,富有个性。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有近30%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未来发展感到困惑和迷茫,自信心不足,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自卑、盲从、叛逆心理严重。
基于上述特点,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中职这个既属于高中阶段又不同于普高学生的特殊弱势群体,更需要共青团组织对他们的教育、引导、管理和服务,更需要我们真切的关心和真诚的关爱,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健康成长成才。为此,团天津市委按照团中央的部署,精心打造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引领中职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培育活动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创造属于自己的彩虹人生。
一、坚持思想育人,着力铸牢中职学生精神支柱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职学生的彩虹人生,对激发中职学生对梦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定、对现实的把握、为未来的信心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引领着他们的人生走向。
我们注重日常工作的广泛与坚持。几年来,300余场“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成为中职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能量加油站,500余场“我的青春故事”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为中职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道德、养成职业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注重重点项目的深度挖掘。每年坚持开展的市校两级“我与祖国共奋进”十八岁成人行动主题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庄严、隆重的仪式活动,还精心策划开展了覆盖全年的孝亲感恩、法律知识竞赛、演讲及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中职学生的广泛参与,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
我们注重特色工作的创新与实效。连续举办七届的中学中职生心理剧大赛,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心理冲突、生活烦恼和情感困惑,体现出中职学生热爱生活、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勤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青春风采。我们感觉到这个活动对于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意识具有十分明显的正向作用,既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又成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更好为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载体。
二、坚持文化育人,着力培养中职学生良好品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如何用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提升共青团工作的价值内涵,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
我们坚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名师大家、青年学者走到中职学生身边,一场场精彩的精品文化讲座使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获取人生真谛,主动去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践行者、弘扬者。
我们尝试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漂流活动,引导中职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激发阅读兴趣,提升文化素养。我们大力扶持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增强文化底蕴,提升综合素质,更加阳光自信。
我们积极探索新媒体手段的育人功能。天津学校共青团在下半年将与新浪联合开展“我的国学我的价值观”活动,合作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博大赛和读书笔记大赛;联合天津大学校友栾润峰开发的“金和IU APP自助工厂”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pp制作大赛,利用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多维度的传播,引导中职学生在寻求视觉听觉愉悦感的过程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坚持实践育人,着力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的批示中指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团天津市委积极引导广大中职学生勇于投身实践,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提高技能,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是积极投身专业实践,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永久落户天津,作为赛事东道主,从08年至今的七届大赛中,共有千余名天津中职学子在比赛中积极拼搏、多次获奖,走在全国前列。天津学校共青团以此为契机,大力扶持各类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类学生社团百余个,为学生搭建修德炼能的实践平台;二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近年来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已经常态化、机制化,既深化了学生对雷锋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和认同,又走进社会、了解国情,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三是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今年开展的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天津市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共收到我市50多所中职学校的200余件参赛作品,覆盖中职学生数千人,为中职学生搭建起创造彩虹人生的新平台,引领学生增加了从技能型人才向创业型人才转变的可能,意义深远。
下一阶段,天津学校共青团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做好共青团工作的统筹和主线,在以下四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一是推进中职共青团工作的扁平化管理。针对管理体系不顺畅的问题,共青团要率先统筹,力争做到对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直接面对、直接管理、直接指导、直接服务,各项工作一竿子捅到底。二是增强中职共青团工作的差别化建设。中职共青团工作不同于大学、高职和中学团工作,针对这个层级学生的特点,中职共青团要抓好基层团支部建设,发挥好基层团组织的作用,保证新发展团员质量;要抓好中职学生职业信念教育,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信心;要抓好中职共青团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管理,使他们有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服务学生的责任感,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的事业心;要加大中职学校奖评比例,激发中职共青团组织工作积极性。三是深化中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化育人。团天津市委联合市人社局、市教委等部门,精心打造推出了天津学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阳光助力计划,为大学生创业打通了政策扶持渠道。我们将进一步打开通道,将创业服务送到中职学生身边,为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成就他们的精彩人生。四是推动共青团品牌活动的阵地化延伸。天津学校共青团在团中央学校部的统一部署下,近年来在大学、中学打造了一些好的活动品牌,如“酷青春”三走活动、高校对口中学共建等,我们将把这些好的活动品牌延伸到中职学校,发挥品牌效益、联动效益,在育人的实效性上下功夫,更好为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团天津市委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基础性、源头性、战略性的长期任务抓实、抓好,扣好“第一粒扣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中职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广大中职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为他们迎接奋斗的人生、挑战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全面准备。
“三步走”完善组织建设 “三品牌”助推活动教育
实现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三升级”
团上海市委
上海共青团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职学生的根本利益诉求,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着重从组织建设和活动教育两方面入手,坚持“三步走”,打造“三品牌”,努力实现新时期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网络、队伍、活动“三升级”。
一、找准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着力点
目前,上海市共有79所中职学校(含中专、职校、技校),在校学生约14万人。在前期调查研究基础上,我们认为当前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亟需加强和改进的薄弱环节。
1.组织网络不健全。基于中职学校尤其是企事业单位所属学校隶属关系复杂、分散的客观情况,一段时间以来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着体系分割、管理缺位的问题。在市区层面,管理职责不清,统筹指导难度大;在学校层面,各自独立工作,资源整合平台小。同时,由于团市委学校部和团区委对市属企事业单位牵动力有限,造成部分工作较难落地,缺乏系统性的工作指导。
2.干部队伍不过硬。与高校相比,中职学校团干部总体数量偏少、专职比例偏低,在编制、待遇、工作时间、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保障并未完全到位。有的学校党委对团学工作的关心指导力度不够,校团委只有一到两名团干部且身兼多职,团干部工作压力大,学习锻炼的机会少,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3.活动效果不显著。中职学生既处在身体发育的生理成熟期,又处在思想意识从感性到理性、从模糊到清晰的成长过渡期。具体表现为价值取向多元,道德选择多样,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生活的需求变化缺乏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身份恐慌情绪等。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中职共青团开展工作、组织活动的难度。与此同时,团组织在职业导航、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所能提供的具体资源和有效帮助,与学生的诉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以上诸多现实问题,正是新时期加强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着力之处,是我们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领域。
二、“三步走”完善组织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体现新创造的组织特质,就不可能拥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强大能力。我们首先从组织建设着手加强中职共青团工作,坚持“三步走”,建立更加高效的工作网络、工作队伍和工作机制,夯实中职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基础。
1.区属化联系,建立统筹联动的工作网络。一是摸清总体情况,对全市中职学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梳理,进一步明晰各学校的归属关系。二是建立区属联系,针对企业及行业所属学校,在保持原有归属关系的基础上,将这些学校同时纳入所在区县的工作框架,形成就地、就便的区属化联系格局。三是明确职能边界,在组织归属、干部管理、评奖评优等方面主要由学校所属单位指导和管理的前提下,在重点活动开展、服务资源供给、工作平台搭建等方面,区县团委或区县教育局团工委与学校所属单位共建共管,形成统筹联动的工作网络。
2.系统化培训,建立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一是全员轮训,依托市团校建立全市中职团干部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完善培训课程,建立导师库,对全体中职团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并重点加强新上岗团干部的培训工作。二是联合培训,就一些具有共性特点的培训项目,联合开展中职学校和高校团干部培训,建立学校战线团干部飞信群、微信群,打破类型壁垒,搭建交流平台。三是专项实训,贴近现实需求,开展新媒体应用、数据分析、脱稿演讲等专项实训项目,并积极探索网络培训、碎片时间培训等新模式。四是评训结合,完善回访交流、成效评估机制,推动将培训情况作为任职考核、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
3.示范化建设,建立互学互访的工作机制。一是突出主体地位,设立两年一次的“上海市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示范单位”和“上海市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特色单位”评选项目,作为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领域的最高组织类奖项,并将学校间的互访、互评作为重要评选环节和依据。二是突出横向交流,打破区县、行业限制,将中职学校分成8个“互学互访小组”,安排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中职学校在同组交流,规定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小组活动,交流经验,展示成效,推动合作。三是突出领导作用,专门设立“关心共青团工作好书记(校长)”评选项目,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提升学校党政领导对共青团工作的关心和指导力度。
三、“三品牌”助推活动教育
中职学生在对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向往与追求中,存在着诸多“成长的烦恼”。在夯实组织基础的前提下,我们重点打造“彩虹人生”、“挑战杯”、“体验日”三大活动品牌,充分发挥市区层面统筹指导、学校层面创新联动的特点,强化中职学生思想引领,服务中职学生成长成才。
1.“彩虹人生”引领成功梦想。思想越是多元,越是需要唱响主旋律。我们在全市中职学生中持续开展“彩虹人生”系列主题活动,力求取得实效。一是植入梦想的力量,通过主题团日、励志报告、仪式教育等形式,将中国梦与青春梦有效勾连,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明确自身使命,让理想和道德之光照亮青少年追求梦想之路。二是植入榜样的光辉,我们着重发掘身边的典型,推出了一批可学、可比、可敬的模范榜样,七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吊车司机张彦、多次为国宴服务的冰雕师李晓君等优秀中职毕业生典型,成为同学中的“偶像人物”,李晓君还作为“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全国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校园巡回分享团成员赴各地巡讲。三是植入时尚的元素,通过电视节目《青春上海--青年梦想分享会》、卡通漫画《文明公约“四大神兽”》、微电影《我有阳光》等文化产品,把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注入到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了主题教育的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
2.“挑战杯”助力职业发展。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培养真本事。我们以举办“挑战杯--彩虹人生”上海市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为契机,为中职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实现职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与帮助。一是注重技能培养,要求各学校结合各自特色普遍开展校级技能竞赛,推动课外竞赛与课内学习的联动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效意识。二是注重创业帮扶,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合作设立中职学生创业基金,为“挑战杯--彩虹人生”获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其中未创业项目1万元以内,已运营项目1-5万元;推动市、区、高校的创业园区向中职学生开放,平等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从市级层面到校级层面的创业导师团队伍,对创业项目提供专业辅导。三是注重就业促进,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建立中职学校与市青联、市青企协委员所在企业对口联系制度,建立赴企业实习、培训机制,开展职前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扩大就业机会。
3.“体验日”传递公益责任。社会越是复杂,越是需要弘扬正能量。我们以“体验日”为抓手,广泛发动中职学生参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传递“参与就是力量、实践改变生活”的公益责任。一是坚持项目带动,组织开展“体验日--城市梦想家”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市层面发动组建30支重点实践团队,围绕城市建设发展中的文明倡导、社会关爱、节能环保等课题,从中职学生的视角和特点出发,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二是坚持学校联动,要求每所中职学校至少有一支常态化的校级志愿服务团队和一个志愿服务品牌,鼓励学生每月至少有一天自发参与校内外的敬老助残、关爱儿童、社区服务、节能减排等“体验日”志愿服务活动,体验一名“社会人”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坚持内外互动,与市教委联合开展上海市首届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50所中职学校通过开放实训中心等方式为近3万名中小学生提供了200多个职业体验项目,既加强了中小学生的职业教育,又提高了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的“荣誉感”。
团的事业永无止境,新的征程又将开启。接下来,上海共青团将继续探索,持续创新,立足于中职学生特点和中职学校特色,进一步推动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全面升级,努力打造一个广泛覆盖、立体牵动的工作网络,一支素质全面、专业敬业的干部队伍,一批参与广泛、影响深远的品牌活动,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打造“四轮驱动”模式 引领中职青年成长成才
团鞍山市委
鞍山,是辽宁省第三大城市,地处辽东半岛中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是众多中职院校青年蓝领精英成长的沃土。鞍山职教城是鞍山市委、市政府对全市职业院校进行资源整合,成立的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好、专业最齐全、功能最完善的职教园区,职教城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有中职院校5所,共开设钢铁冶金、信息商贸、交通物流、学前教育、农林牧渔等167个专业,中职在校生1万余人。团鞍山市委在职教城成立之初就指导筹建了职教城团委,由团市委直接管理,几年来,在团辽宁省委和鞍山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力打造“四轮驱动”模式,引领中职青年成长成才,为中职青年实现“彩虹人生梦”保驾护航。
一、思想驱动,引领中职青年规划彩虹人生
中职青年往往存在心理不够健康,对自己的人生不自信的现象,我们紧紧围绕这一特点,以传统品牌为基础、以创新手段为牵动,帮助中职青年找准人生定位、创造精彩人生。
1.思想“破冰”助引领。一是构建共同的思想阵地。团市委联合属地高校与职教城共同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与人生对话”活动,让中职学生与高校学生一样接受共同的理想信念教育。邀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全国青联委员郎永淳,全国大学生创业标兵、团十七大代表杨健来鞍与大家分享“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二是构建共同的展示平台。带动职教城与属地高校共同举办鞍山市“大中学生文化艺术节”,携手开展暑期大中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全体青年学生在共同的舞台展示青春。三是构建共同的成长印记。全市5所中职院校与33所高中共同开展“青春·责任·使命”十八岁成人仪式,感受共同的十八岁;确定团员积极分子480名,发展团员365名,推荐12名学生入党,发挥了团组织的引领作用。
2.典型引路带引领。一是选树典型。团市委与职教城党委共同开展“自强之星”评选活动,让中职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学习身边的榜样;加大中职院校学生参与鞍山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的比重,今年,推选的现代服务学校马倩为鞍山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彰显职教青年的力量。二是牵手典型。每年都举办“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邀请了鞍山中职院校优秀毕业生张美华、历军等为在校生讲述自己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并组织400余名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结对子,让中职青年学有榜样。三是感动典型。鞍山青年大讲堂中职院校专场邀请“当代雷锋”郭明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冯志国、雷锋班班长李友宝、全国优秀青年技工方文墨等讲述平凡人的不凡人生,用典型模范的感人事迹来激励青年、鼓舞士气。
3.个性融合促引领。一是用“出路”定位“方向”。邀请辽宁科技大学李荣平等4名教授来到职教城指导4232名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选好自己的人生航向,组织鞍山重点高中20名教师进行高考考前辅导,近千名学生参加高职对口升学,其中本科录取590名,实现了中职青年的人生跨越。二是让“问题生”成长为“领头羊”。指导职教城团委以学联组织为核心,实施轮值主席制度,让“我的地盘我做主”,激发中职学生组织意识,提升中职学生领导能力。三是实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搭建平台让职教青年参加团辽宁省委与中国电信联合开展的天翼飞young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举办鞍山职教青年学生才艺展演,开展微博、微信、微电影大赛,充分展示鞍山中职青年才艺。
二、服务驱动,引领中职青年实现扎实成长
为中职学生解决最基本的“吃饱、穿暖、心安”的问题,把工作做到中职青年心坎上,为中职青年打造全方位的教育生活服务体系,助力中职学生扎实成长。
1.善做“伯乐”。一是储备人才。建立“鞍山青年人才库”,把87名优秀中职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纳入“青年人才库”储备范围。二是培养人才。以学生业余党校、团校为阵地,对团员青年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共上党课85节,培养学员1200余人,全年拟发展学生党员20人,已发展12人。三是发现人才。举办鞍山市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邀请相关企业、部门互动参与,实现123名应届毕业生与企业的有效对接。
2.诚做“挚友”。一是爱心暖人心。通过开展“希望工程”进校园、“郭明义爱心团队互助队”等方式,帮扶中职学生群体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目前,共资助贫困学生152人,筹资20万余元建立助学基金。二是帮扶正人心。通过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市团校心理建设课程,帮助115人实现心理健康疏导。三是结对助成长。组织36名YBC导师、青年企业家与中职学生进行“一对一”创业指导,有8名青年实现了创业梦。
3.甘做“人梯”。一是搭建沟通平台。与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全市近18家单位建立协调机制,定期针对中职青年要求进行解答与处理。二是搭建推优平台。向团省委、省教育厅进行典型事迹和荣誉推荐,推报5名省优秀共青团员、3名优秀共青团干部,2013年,职教城团委被评为“辽宁省五四红旗团委”。三是搭建提升平台。着力培养中职学生干部、团干部,目前,推荐职教城团委书记多次参加团中央、团省委培训,推荐5所中职院校团委书记参加由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举办的专题团干部培训班,开展中职院校学生干部、团干部团务知识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达到160余人。
三、载体驱动,引领中职青年掌握过硬本领
让共青团组织成为“有形的手”和“充满力量的手”,托举起中职青年成长成才的“彩虹人生梦”。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不断成长为优秀青年蓝领精英。
1.培养“素质”人才。一是团员素质教育。发挥鞍山市团校在职教城办公的地理优势,开办中职团员青年专题培训班,先后有800余名中职青年参加培训,提升了团员的政治素质。二是实践体验教育。以辽宁省大中专学生志愿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牵动,成立35支重点服务团队,走出校园,走进乡村,传递知识和奉献的力量。三是外在形象塑造。以志愿服务十二运为契机,从中职学生中组织200名赛会志愿者、500名城市志愿者和千名社会志愿者,提高了中职学生的礼仪、语言等能力素质。
2.培养技能“多面手”。一是打造第二课堂。指导职教城团委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娱乐、技能竞赛、公益援助等活动,成立了139个学生社团,其中文学社团有5名同学获得国家关工委征文优秀奖,皮影戏社团在第九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二是拓展第二职业。组织开展了中职院校学生专业互换、双向选择的教学体验活动,让中职学生学习本专业以外感兴趣的其他专业,掌握另一门职业技能基础,为未来就业拓宽道路。三是技能比拼。积极参与辽宁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实现学与用的结合,推荐优秀团队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
3.打造就业“护航编队”。一是与部门联动。开展“梦想在这里起飞”鞍山市中职青年就业见习计划,与鞍钢、三冶等大型国企建立就业见习、岗位实习对接平台,推荐11名中职学生到鞍钢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实习,2名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与市人社局联合举办鞍山市中职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二是与市地互动。在团省委的指导下,与全省其他兄弟市地实现资源共享,用工企业与学校零距离对接,相互推荐技能人才。三是与团属阵地共享。依托市青年创业孵化园、青年就业服务中心,为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培养、输送青年蓝领人才,上半年开展创业培训6期,培训中职青年600余名。
四、制度驱动,引领中职共青团工作取得实效
1.规范协调机制。一是规范入学保障制度。联合教育部门、中职院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保每一名有就学意愿的学生顺利升入中职院校。二是规范学生管理制度。设立“开学第一课”,针对入学新生开展思想教育,开展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评选表彰。三是规范就业扶持制度。团市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职教城、鞍山日报社联合出台《“彩虹计划”鞍山市中职青年成长成才培养工程工作实施意见》,为鞍山中职学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服务格局。
2.规范团务管理。一是规范入团程序。严格执行本人申请、确定积极分子、参加市校两级培训、支部大会讨论、上级团委审批、进行入团宣誓仪式等组织发展的六个程序,提升团员队伍素质。二是规范团员教育。以团史和团章作为入团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及青年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案例教育中职青年。三是规范团内制度。指导职教城形成《基础团务管理和团员意识教育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同时出台基层团务工作标准、民主评议团员制度、基层团组织和团员考核办法等制度规范。
3.规范立体化团建格局。一是规范层级管理制度。建立“直属管理、层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内容。二是规范战线联动制度。启动鞍山共青团学校战线联动模式,与市教育局团委、高校团委进行工作交流,经验分享,资源共享。三是规范团内共建制度。以立体化团建为契机,建立全市横向直属团委共同助推中职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路在脚下、任重道远。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有许多的不足和差距,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我们有决心让每一名中职学生都能在共青团组织中看到未来,让所有的中职青年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