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奋力开创青联事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各级青联组织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贺信和王兆国同志代表党中央所致祝词的精神,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增进共同理想信念,凝聚青年智慧力量,引导广大青年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创造新的青春业绩。
(一)增进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巩固各族各界青年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凝聚精神、汇聚力量的重要前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青联组织要把握不同青年群体的思想特点,采用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努力增进各族各界青年的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发展壮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
加强对各族各界青年的思想引领。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于思想引领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各方面,通过自我教育、沟通交流、思想碰撞等方式,注重发挥青联委员的示范引导作用,不断增进广大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民族团结青年交流计划,努力增强各族青年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旗帜鲜明地促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组织宗教界青年代表人士通过学习考察等活动,深入了解国情,带头发扬爱国爱教、服务社会的光荣传统,努力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深化与港澳台青年的交流内涵。把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背景青年群体的交往需求,通过思想交流、情感联谊、同业合作等方式,促进两岸四地青年的深层次交流和团结。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深入实施“薪火相传”、“相聚国旗下”、“同心同根万里行”、港澳青年领袖国情研习班等精品交流项目,不断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以同根的历史文化、同祖的亲情文化、同龄的时尚文化为载体,深化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青年论坛、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两岸菁英总裁营等活动,不断增进台湾青年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强化同海外中华青年的情感纽带。坚持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充分发挥海外留学人员联谊会、华人青年商会等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联系海外中华青年,引导和鼓励他们传播中华文化、开展“反独促统”活动。通过组织回国参观考察、举办海外学人论坛等活动,帮助青年留学人员和青年侨胞深入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关心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行动。
(二)凝聚青年智慧力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青联组织要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的创业热情和创造活力,动员引导广大青年在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中建功立业。
围绕重大战略问题建言献策。注重发挥青联组织智力密集的优势,针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青年思想引导等关系国家和青年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专题调研、社会考察、学术研讨等途径,广集睿智之言,广聚务实之策。把握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定位,建设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分析研究能力的工作团队,构建良好的组织合作网络和思考、分析、研究、实证的工作链条,形成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完善青联委员提案制度和全国青联信息专报制度,畅通建言献策渠道,为党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奋发有为。深化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引导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企业家转变发展理念,投身创新实践,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深化“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金桥计划”等工作,促进人才、资金、项目、信息的有序流动,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为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等环保公益活动,引导青联委员和广大青年增强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节约型、环保型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实际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积极奉献。动员青联委员热心支持青少年工作,针对就业这一青年最普遍最具体最迫切的需求,继续为建设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开展青年就业技能培训、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建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推进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等提供支持,帮助更多青年就业创业。引导青联委员热情关爱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子女等青少年群体,推进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建设,在弘扬社会新风中发挥示范推动作用。继续开展青联志愿者艺术团慰问演出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青联委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积极参加“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创建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努力提高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围绕党政外交大局拓展舞台。根据国家总体外交部署,全面拓展青年对外交流,不断巩固国家间友好关系的青年群众基础。继续实施大规模青年交流项目,扩大同其他国家青年组织和青年机构的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青年事务,加强志愿服务、生态环保、青年就业创业、青年发展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
(三)突出工作主线,促进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人才荟萃是青联组织的鲜明特点和优势。各级青联组织要突出青年人才工作这条主线,着力加强对青年才俊的吸引和凝聚,努力构筑汇聚各界优秀青年的人才高地。
拓宽联系青年人才的渠道。通过共青团、青联组织体系和党政群有关部门,依托青联界别工作委员会、青联之友联谊会等组织平台,更加广泛地吸纳在本行业本领域具有较强代表性、在生产生活中能够影响带动大批青年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强与海内外专业化、权威性社会团体的合作交往,建立人才信息共享机制,扩大选拔视野,广开进贤之路。注重对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骨干成员的关心帮助和引导培训,最大限度地联系、吸引青年人才。
搭建培养青年人才的平台。定期举办青联委员活动日、青年发展论坛、系列学习报告会和专题研讨会,帮助青联委员和青年在学习交流中获得更多知识、更宽视野、更强本领。依托党校等重要培训阵地开展对全国青联委员的轮训,与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实施培训项目,为青年人才提供高层次的学习交流机会。针对青年人才的成长经历、业务专长及现实需要,深化博士服务团、“培养计划”等活动,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加大举荐青年人才的力度。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人才库相衔接,探索建立青年人才推荐机制,努力为青年成长成才牵线搭桥、创造条件。配合“千人计划”的实施,用好全国青联“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系窗口”,举荐一批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继续开展青年五四奖章、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评选表彰活动,推出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青年人才,提高他们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推动形成关心重视青年人才成长发展、鼓励支持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