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
现将共青团各战线201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2014年与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和共青团外事工作要点另文印发)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2014年3月25日
组织工作要点
2014年共青团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团十七大和团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切实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性安排,以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为统揽大力推进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和创新,逐步完善和发展团员证制度,推动团干部队伍进一步转变作风,加强团员队伍建设,促进共青团组织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进一步推动党建带团建制度安排的有效落实
继续推动省、市、县三级召开党建带团建会议和出台工作文件,力争各级开会和下文比例都达到100%。建立以县级为重点层级,以团干部配备、支持基层经费、工作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量化考核机制,联合中组部对各省级团委出台的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文件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省级团委要联合组织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工作,推动相关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坚持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继续深入开展“推优”工作,研究制定“推优”工作规范性文件,重点加强对团员的培养教育,积极推荐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做党的发展对象。
二、发挥好组织部门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统筹作用,全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4〕6号)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有关批示精神,积极发挥组织部门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的统筹作用,联合各战线部门推动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有关任务全面落实。深入开展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调查研究,召开全团推进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座谈会,对有关工作进行深入研讨并广泛征求意见。起草并下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路径载体,促进各级团组织把服务青年成长发展作为基层团组织工作的立足点,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构建服务平台、全力服务青年。抓好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任务落实,适时开展督导检查,择机召开片区工作推进会,年底编印下发《全团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和《全团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典型案例》,形成可供基层团组织选择的工作菜单。
三、以推动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为牵引,大力强化基础团务工作
主动加强与各战线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各领域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落实团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针对新形势下不同领域基层团组织的基本职能、重点任务,联合战线部门出台或修订农村、城市社区、学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驻外团组织等领域的规范化建设条例,对各类基层团组织在组织建设、干部配备、团员发展、支持保障、职责安排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为基层团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此基础上,大力强化各类基础团务工作。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做好团员发展工作的意见》,制定团员发展规划,把握团员队伍合理规模和结构,分阶段、分步骤调整团员发展数量特别是控制学生团员的发展比例,逐步降低团青比,确保团员队伍健康有序发展。在完整的电子团员证系统建成之前,着力完善现有共青团基本信息数据库,升级共青团基本信息采集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充实完善各类基础信息,开发管理功能,进行数据分析,为建设电子团员证系统工作奠定基础。研究制定《关于中国共青团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和有关工作文件,按照支持基层、减轻负担、便于操作的思路,制定新的团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办法,调整团费收缴标准和各级留存比例,加强对团费使用的监督检查。修订团旗团徽制作和使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团旗团徽的使用和管理,明确团旗团徽的制作规格、使用范围和各级团组织管理责任,维护团旗团徽的庄严和严肃性。
四、完善和发展团员证制度
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团员证在记录团员个人基本信息、团籍注册、团的组织关系接转等方面的基础功能,积极协调、开发基于团员证认证的服务团员青年的制度性安排和工作项目。在加强全团基本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发电子团员证系统,逐步实现网上实时团籍认证、团员注册、团组织关系转接和团员统计、团费收缴以及更多的服务功能,探索依托电子团员证系统实现开展团的工作,使电子团员证成为集团员管理终端、团的工作平台、团员服务凭证于一体的团员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今年要重点加强调研论证,弄清完善和发展团员证制度工作可能涉及的法律、政策问题和可选择的实施模式;完成顶层设计,明确完善和发展团员证制度工作的任务、目标、内容、方法、路径及载体。完成全国电子团员证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积极加强和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相关支持,同时在部分地区开展电子团员证工作试点。
五、进一步深化驻外团组织建设
指导各地驻外团组织抓住外出务工青年集中过年、返城的有利时机开展实实在在的服务活动,扩大驻外团组织对外出务工青年的工作覆盖。按照联系为主、联系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依托青年中心、青年汇、青年组织孵化基地、市民学校等阵地组织开展活动,继续深化联系普通青年、发展基层组织、服务青年需求、反映青年诉求、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其在服务青年农民工的工作中走向活跃。推进全国驻外团组织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工作。以融入区域化团建整体格局为主要内容,将驻外团组织纳入流入地团的组织和工作体系,联合城市战线召开“驻外团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下发进一步做好驻外团组织工作的文件,进一步强化流出地和流入地工作职责,推动各地分层级分阶段开展达标创建活动,促进驻外团组织增强自身活力。
六、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和“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团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政治定力,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组织团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做改革的拥护者、支持者、参与者。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推动团干部深入实际、大胆实践,锤炼过硬本领、打牢工作根底。加强作风建设,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对参加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团组织的指导,引导团干部发扬实干精神、弘扬务实作风,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
继续抓好团干部配备工作。指导各级团组织切实履行团干部协管职责,主动加强同党组织的沟通,推动配强配齐各级团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团组织主要负责同志。继续实施市、县级团干部配备通报制度,对长期不配备团委书记、班子长期只配备一人、机关干部配备率低于50%的县(市、区)进行组织干预。拓展团干部配备督查范围,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高校、国有企业团干部配备情况通报工作。
完善团干部管理考核制度。系统梳理关于加强团干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制度规范,研究制定加强专职团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用制度约束干部行为,靠制度促进作风转变。探索开展各个层级共青团组织影响力调查与测评工作。加强制度设计,依托专业力量,了解掌握党政部门、服务对象对共青团组织的评价和团组织在普通青年中的影响力,使其结果成为评价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七、建立完善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团员青年的长效机制
改进调查研究制度。全团处级以上干部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60天,每年至少进行2次典型蹲点调研、撰写1篇调研报告,其中有1次典型蹲点调研时间不少于2周。
完善基层联系点制度。全团处级以上干部都要建立基层联系点,联系点原则上为县(区)团委,一年一轮换,不重复交叉,可与典型蹲点调研点相结合。书记处成员联系1个县(区),每年深入联系点不少于2次;局级干部联系2个县(区),每年深入每个联系点不少于2次,每个联系点每次不少于5天;处级干部联系2个县(区),每年深入每个联系点不少于3次,每个联系点每次不少于5天。联系点工作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优化环境、交青年友。广泛深入开展与各领域青年谈心活动,每个联系点访谈青年不少于20名;选择不同领域3-5名青年作为重点联系对象,结成对子,长期联系。
各级团组织都要积极探索完善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团员青年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面对面做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注重加强对各领域青年人才的联系、服务和培养,进一步做好青年人才工作。
八、切实加强团的委员会建设
建立健全各级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委员的职责、权利及义务,推进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按期换届和提升民主参与质量为重点,改进和完善团内基层民主选举。优化基层团组织决策和管理工作流程,推动团情团务公开,切实落实团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九、做好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大规模开展团干部分级分类培训。团中央重点负责省、地市级团委班子成员和县级团委书记的培训,组织部分省级团委班子成员开展集中专题研讨,对2013年以来新任职的地市级团委班子成员和县级团委书记进行任职培训,分片区、分批次对地市级团委班子成员和县级团委书记轮训1遍。省级团委负责将本地区县级团委班子成员轮训1遍,地市级团委负责将本地区乡镇街道团(工)委书记轮训1遍,县级团委负责本地区乡镇街道团(工)委委员及村和社区团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力争2年轮训1遍。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的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培训,按照组织隶属关系和属地化原则,由各级团的领导机关战线部门分级分类组织实施。
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团干部学习培训。设立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专项经费,推动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设立团干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加强各级团校、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培训主渠道作用,加强对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的工作指导。进一步完善团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体系,提高实践性内容比例,组织开展精品课程和教材评选。在团中央、省级团委层面建立由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团干部、社会机构专业培训人员等组成的团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推动各级团的领导干部上讲台。 完善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结合党建带团建制度的落实,推动各地在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争取党政支持和制度保障。加强对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各级团组织、各战线部门和团属培训机构协调有序地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考核环节,建立规范的学员考试制度,狠抓学风管理,将团干部学习培训情况向组织人事部门反馈。建立团干部教育培训对口支援机制,结合国家对口支援工作安排,组织东西部地区团干部进行短期交流挂职,鼓励东部地区团组织承办西部地区团干部培训任务。规划今后五年的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研究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
十、做好各类评选表彰工作
完善评选表彰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评选表彰的公正性、代表性和科学性,扎实做好第1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2013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评选表彰工作。加强评选表彰工作与团的组织建设重点工作的结合,将评选表彰名额适当向近年来的团建重点领域倾斜。加强对历届(历年)奖项获得者(获奖组织)的联系、服务和宣传工作,持续发挥先进典型对团员青年和各级团组织的引领作用。
宣传工作要点
2014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全团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推动共青团工作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一年。团的宣传思想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和李源潮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共青团十七届二中全会部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强化新媒体在青年思想引导中的突破口作用,推动团的宣传思想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牢牢扭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把正面宣传教育与分类引导结合起来,把“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广泛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的引导方式,增强青年理论武装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着力打牢广大青年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 深入开展青年理论武装工作。以高校学生和团干部为重点,扎实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举办青年理论骨干培训班、青年理论公开课、新媒体理论宣传产品推介等途径,广泛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开展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教育,引导青年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团中央将依托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举办青年理论骨干培训班,制作推出青年理论公开课,组织编创《团萱漫话·感悟中国道路》系列新媒体宣传片和系列长微博。各级团组织要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
2. 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化中国梦学习教育,关键是讲好故事”“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重要要求,以“讲故事,明道理”为基本思路,把“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把握重要契机。充分利用五四运动95周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等重要节点和“六一”“七一”等重要节日,在青少年中组织开展形式活泼、内涵丰富的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近现代史教育,让青少年重温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实现梦想。
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发动广大基层团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通过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走进基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为青年讲述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故事,讲述中国发展成就,讲解当前国情形势,讲述民族团结,引导广大青年增强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每个基层团组织至少开展2场主题团日活动。
大力推进“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故事分享活动。团中央将继续组织开展分享团走基层活动。团的各条战线要组织开展分享团“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系列活动。各级基层团组织要普遍开展分享活动。省级、地市级、县级团组织开展分享活动各不少于20场、10场、3场。
开展“我的中国梦”新媒体系列活动。依托“千网联动”平台和团属微博微信体系,发挥青少年主体作用,围绕党史国史、中国成就、父辈追梦、家乡巨变、青年奋斗等内容,通过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相结合的角度,生动展示中国梦征程上的追梦、圆梦故事,引导青少年深刻把握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根本要求。
二、引导青年努力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拥护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继续广泛开展报告会、宣讲会、改革成就体验、媒体专栏等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岗位建功、创新创造等实践活动,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带领青年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1. 引导带领青年坚决拥护改革。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让广大青年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重大举措,充分认识“六个紧紧围绕”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以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各项重大举措,使拥护支持改革成为青年的广泛共识和坚定信念。
2. 引导带领青年踊跃投身改革。引导青年发挥敢闯敢干的优势,借助全面深化改革中创业创新环境优化的有利条件,紧密结合所在行业和岗位的实际,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努力闯出干事业、促发展的新路子。引导带领青年发挥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的优势,围绕行业、单位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改革任务落实出主意、想办法。引导带领青年发挥思想解放、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优势,理性、全面看待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三、引导青少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加强宣传教育,突出典型示范,强化实践养成,引导青少年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1. 选树宣传青年典型。大力宣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最美青工等各行各业青年典型,影响带动广大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基层开展“身边好青年”推选活动。发动各级团组织通过基层推选、青年互荐、网络投票的途径,挖掘宣传大批具有优秀闪光点和感人事迹的向上向善的好青年。
2. 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国学讲堂”、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等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广泛借助媒体专栏、网络活动等渠道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宣传,引导青少年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神,继承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优秀传统,帮助青少年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陶冶情操。
3. 积极运用文化、艺术、时尚手段。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与社会力量和媒体合作,推出一批富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图书、动漫、影视、歌曲等优秀文化产品和广播电视栏目。
团中央举办“向上·向善”全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创作、征集、推介一批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崇尚奋斗、锤炼品格的微电影作品。组织开展“国球走进青少年”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提升意志品质。推动基层团组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体育活动,让青少年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签约作家、独立演员歌手等文化领域新兴群体青年的联系和引导。
4. 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基层团组织要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开展参观体验活动,让青少年受到精神震撼和思想触动。加强团属青少年宫等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服务青少年提高素质、陶冶情操的作用。
5. 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光盘行动”、节能环保等活动,倡导青少年养成优良道德品质。积极宣传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岗等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实践活动。
四、强化网络新媒体工作
深入落实《关于加强共青团网络宣传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既注重渠道建设、更突出内容为王,努力提升运用新媒体联系、引导、服务青少年的水平。
1. 加强团属网站、手机报、移动互联网建设和应用
加强中国青年网、未来网、中国共青团移动频道,以及各地团属骨干网站、手机报建设,扩大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
加强移动互联网嵌入式应用。有条件的团组织要与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移动电视等平台,向青少年推出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产品。
2. 提升共青团系统微博微信的影响力
在已经实现“县县开博”基础上,积极推动县级以下团组织、学校、企业团组织、团干部开通微博微信,扩大覆盖多层级、多领域的共青团微博微信体系。
提高共青团微博、微信内容供应水平。通过策划精品栏目、主动设置议题、注重艺术时尚元素、加强与网友互动等方式,增强微博、微信内容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加强全团微博、微信系统联动。统筹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团系统微博微信的编创、转发、互粉,形成整体联动。
推出共青团系统微博影响力季度排名榜。以实际浏览量、传播数、评论数为主要评价标准,对团系统微博进行评估激励。
3. 积极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
打造“青年好声音”品牌。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等有利契机,依托团属网站、社会网站和团系统微博、微信,开展各类网络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网上正能量。
积极开展网络舆论斗争。围绕青年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网络热点问题,针对影响青少年形成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错误思想认识,发挥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出正面、理性声音,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
4. 加强与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联络
团中央加强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团组织可参照建立新媒体组织或工作机构,积极加强与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联系,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网络环境。
推动新媒体企业团建工作。各地团组织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在本地新媒体企业中开展团建工作,扩大对新媒体从业青年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五、加强和改进团属新闻出版阵地建设和管理
推动团属媒体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汇聚起推进改革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积极改进团的重要工作和重点活动宣传报道。切实增强报道内容和传播方式的亲和力、感染力,扩大共青团工作和声音的有效覆盖面。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转企改制等工作,推动团属新闻出版单位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中增强活力和效益。
六、做好团的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工作
1. 加强团干部理论学习
发挥团中央书记处集体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帮助各级团干部特别是团的领导干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发思考、谋划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团形成浓厚学习风气。围绕建设学习型团组织的目标,推动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学习制度化。
推进团干部“学理论·强党性·铸信仰”活动。组织发动广大专兼职团干部,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提高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
2. 推动团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建设
开展共青团中央2014-2015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申报工作,动员高校、党校、社科院、团校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青少年课题研究。重点围绕共青团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应对挑战、发挥作用开展课题攻关,加强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更好为全团和青少年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加强与社会科学领域权威和中青年学者的联系,为谋划和推动团的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城市工作要点
2014年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党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团十七届二中全会部署,着力加强思想引导工作,着力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着力推进城市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实效,创新深化城市共青团品牌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城市团员青年为推进改革发展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一、增强思想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深化“青春建功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宣讲交流、主题学习等形式,运用新媒体手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广大城市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树立和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2. 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一是拓展“最美青工”等社会化推荐渠道,发掘和宣传城市青年身边可亲、可信、可学的典型。二是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窗口行业青年文明号集体在岗位上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在城市青年中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使之融入城市青年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
3. 积极参与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实践。围绕城市定位,宣传推广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形象。一是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新市民”和“老市民”共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培养奉献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情怀追求,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涵养城市文明。二是开展公民意识教育,重点引导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养成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既“身入城市”,也“心入城市”。
二、进一步提高服务城市青年的水平
4. 扎实推进城市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强化创业主题,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创业就业意识教育、创业平台建设、创业就业服务、创业园区建设、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城市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举办首届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联合有关部委,集聚投融资公司、民间创业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整合政策、市场、社会资源,搭建创业青年成长展示平台和创业项目投资对接平台,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库和青年人才库,选树一批青年创业带头人,培育一批具有市场价值、发展潜力巨大、符合青年实际的创业项目。各地要根据大赛组委会制定的统一评审规则和流程组织好地区赛。二是加强青年创业园区建设。以培养中小企业创业者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自建或依托各类创业基地、孵化器建设青年创业服务中心、青年创业园区,提供孵化服务。三是加强青年创业就业意识教育。举办青年创业就业大讲堂和创业故事讲述、创业感悟分享等教育引导活动。举办创业典型报告会、座谈会、推介会,大力宣传优秀青年的创业事迹。四是实施中国青年创业就业见习计划。联合金融机构、连锁企业等开发专项见习岗位,动员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开展创业见习项目,依托重点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实施青年见习订单培训项目。健全完善基地动态监管、见习青年管理和对接机制,继续抓好见习证、见习补贴制度,建好、管好、用好见习基地。五是继续深化城市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完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创新适应城市青年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服务,不断扩大小额贷款工作覆盖面。六是开展第八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评选活动。
5. 开展城市边缘青年群体试点工作。以就业不稳定、生活较为困难的“蚁族”和进城务工青年为主要工作对象,在部分城市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形成共青团做好城市边缘青年群体联系、服务、引导工作的基本模式。一是摸清城市边缘青年群体底数,设立重点区域调查点,着力扩大团组织对他们的有效联系。二是围绕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创业就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服务。三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依托城市青年中心等青年阵地,开展各类参与式、体验式活动,探索城市融入、思想引导的有效路径。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引入专业社工力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提高联系服务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五是发挥共青团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织化渠道向党政部门反映城市边缘青年群体的动态和合理诉求,推动完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
三、切实加强城市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6. 推进城市街道(以及规模较大的社区)区域化团建工作。突出街道团工委的堡垒作用和枢纽功能,打破行业、层级、所有制界限,健全和完善在团组织领导下, 由青少年服务阵地、各类青年社团和青少年社会服务机构等有机结合的工作网络,实现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工作联动,形成网格化管理、阵地化服务、社会化运作、功能化发展的区域整体性工作格局。2014年,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部分地级市,先期开展区域化团建工作,并进行年终量化考核。一是推动区域组织共建。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每个街道团工委建立1个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通过联建共建、结对共建等方式,实现区域性组织建设联动。每个团工委专兼职委员负责新建2个直属团组织,所属社区普遍建立团组织。二是凝聚青年社会组织。加强与青年社会组织特别是其骨干人员的联系沟通,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每个街道至少联系2个青年社会组织。成立区域青年社会组织联谊会,发挥街道团(工)委“联系骨干、引导社团、协调资源”的枢纽作用。三是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巩固街道团工委班子至少9名专兼职团干部的组织格局,积极吸纳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青年社团骨干等群体成为工作力量。在具备条件的地区,为每个社区协调争取1名青少年社工(或专职志愿者)。四是拓展青年阵地。推进城市青年中心、青年汇、青年家园、新市民学校等工作平台和阵地建设,每个街道团工委建设1个青少年工作阵地,为区域化团建提供联系、服务团员青年的载体。五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合作,积极参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推动形成“上下流动、横向联动、分布合理”的团内资源分配机制,探索项目化、市场化的社会资源整合方式,工作资源向街道倾斜。六是搭建服务项目平台。打造“社区微公益行动”“新市民培训计划”等区域品牌工作项目,注重争取和承接政府青年事务项目,形成“一街一品”的共青团特色项目体系。七是完善工作协同机制。建立区域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区域化的议事协商、资源整合、人才培养、活动共联、信息共享等机制,把参与街道区域化团建工作纳入各行业系统团组织考核标准。
7. 继续抓好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按照“建起来、活起来”的要求,着力抓好“活力工程”,坚持抓大带小、达标创优,把工作主线从增加覆盖面、新建团组织,进一步调整到理顺联系管理机制、提升已建组织活力、增强覆盖有效性上面来。一是保持适当建团规模。全年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30160家。二是抓大区域,加强经开区、高新区、商务区等区域和区域内企业的团建工作,推动各地成立省级经开区团指委。三是抓大企业,着力推动团建工作向从业青年多、经济规模大、社会关注度高、社会渗透力强的较大非公企业聚焦。四是抓大行业,继续在行业条线上建立工作平台,完善对已建行业团组织的联系、管理和运转机制。突出行业特色开展活动,探索通过“一行一品”提高行业团组织的活力和带动力。五是抓骨干网络,推动落实团的领导机关直接联系管理机制(“174”机制即省级100家、地市级70家、区县级40家),形成工作骨干网络。六是以“达标创优”为抓手,落实团建指导员制度,严格靠前指导、整改提高、活力评估和示范带动等工作机制。七是积极推进电商、物流和新媒体等新兴领域团建工作。八是加强工作探索与整合,促进非公企业团建成果与城市战线各项重点工作、品牌项目更好地双向进入、相互带动。
8. 巩固和加强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团建工作。探索依托资产纽带、业务纽带等路径,推进控(参)股企业、关联企业团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探索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团建工作。切实加强机关共青团工作,突出思想引领这一核心职责,围绕“育人”目标,完善组织设置,探索有效载体,融入区域团的组织体系。
四、深化品牌工作,组织动员城市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9. 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一是深化创建内涵。突出创建活动的思想引导功能,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和“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精神内涵,开展“青年文明号诚信示范月”等“我的中国梦”青年文明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青年文明号集体引领职业文明新风。二是拓展创建领域。积极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餐饮行业、社会中介组织等新兴领域、网络虚拟领域延伸。在城市商贸商圈、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开展“青年文明号区域联创活动”,表彰一批“青年文明号联创示范区”。 三是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出台《关于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指导意见》和《电子商务领域青年文明号活动管理暂行条例》,修订《青年文明号活动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各行业制定和完善行业性创建标准,加强各级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建设。四是开展青年文明号2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选先树优、座谈研讨、服务示范、风采巡展、系列宣传等活动。团中央将召开“青年文明号活动开展二十周年座谈会”。五是开展2013-2014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评选。
10. 深化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在企业中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导师带徒、岗位技能竞赛等,为青年职工学习成才、人生出彩搭建平台、提供帮助。一是扎实开展“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寻求更多行业协会支持,抓好大赛的初赛、区域性比赛、行业性比赛环节,推动大赛向新行业新工种特别是非公企业、进城务工青年拓展,扩大青年参与面。二是以“五小”、青年项目制等为主要载体,深入开展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动员企业青年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三是探索将青少年社工纳入“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四是深化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
11. 抓好青年企业家协会建设。一是坚持“开门办协会”理念,积极吸纳社会功能强的青年社会组织为会员单位,提高协会凝聚力和影响力,拓宽共青团联系、服务、引导青年企业家的组织化渠道。二是优化青企协组织功能,重点在培养高素质的优秀青年企业家、提升青年企业家政治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和参与党的青年工作上下功夫。三是围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开展各类经贸考察、项目对接活动,动员青年企业家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贡献力量。四是引导青年企业家积极参与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等工作,激发他们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奉献精神。五是召开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五、其他工作
12. 推进学习制度化建设。开展 “学理论·强党性·铸信仰”活动,帮助城市战线团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保持政治清醒。按照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开展好“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宣传大调研活动,帮助城市战线团干部打牢群众观点、群众意识,增强群众路线实践能力。加强城市战线基层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13. 健全工作制度推进考核机制。坚持系统协同、统筹协调、面向基层,将资源、力量、项目向基层倾斜,形成分级负责、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强化目标导向,保持科学适度的考核力度,完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健全重点工作考评通报办法和督导落实机制,加强阶段性、区域性工作总结、交流和推进。
14. 加强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城市青年群众工作和城市共青团工作的重大课题,把握好进城务工青年、蚁族、北漂、新媒体从业青年等各类青年群体的动态变化,积极应对新型城镇化、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新媒体迅猛发展给城市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结合城市共青团工作实践,深入挖掘好做法、好经验。对优秀研究成果进行奖励。
农村工作要点
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团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部署,以“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统揽加强农村青年思想引导,以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为目标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以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为着力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以保护母亲河行动为重点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开创农村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以“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统揽,以农村青年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方式,宣传党的“三农”政策,把农村青年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一是通过宣讲会、报告会、主题团日等形式,组织农村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引导他们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二是用好农村团的重点工作载体,选树优秀农村青年典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全过程,引导农村青年自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三是举办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民间歌会等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扶贫济困送温暖、志愿服务等活动,倡导良好社会风尚。
二、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扩大有效覆盖
坚持巩固、提升的原则,构建团的区域化组织格局,大力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团建,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面。
1. 以县乡为重点,构建区域化组织格局。一是深化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建立乡镇团委动态更新调整或集中换届机制,将乡镇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青年能人吸纳到乡镇团委,构建开放式乡镇团干部配备格局。二是深化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坚持“应建尽建”原则,根据青年流动聚集情况继续建设直属团组织,力争年内新增10万个;开展星级支部、示范创建等活动,提升基层团组织建设水平;强化乡镇团委的组织枢纽、资源枢纽、工作枢纽功能,推动区域内不同类型、不同隶属关系的基层团组织有效运转。三是发挥团县委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党建带团建制度和乡镇团委经费文件落实,完善乡镇共青团工作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县域内学校、机关、企业团组织与乡镇、村团组织结对共建;加强对团县委的工作指导和培训,发挥“全国百名优秀团县委书记讲堂”作用,大力推广基层工作典型经验。
2. 全力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团建,加强村级团组织建设。一是适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求,加强与农业、供销等部门合作,通过建设省、地市青年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建立县域合作组织团工委、创建青年示范社等方式,以服务农村合作组织生产经营为切入点,搭建政策、项目、组织平台,促进合作组织发展,推进合作组织团建,力争年内新增5万家;推动农村合作组织广泛开展思想引领、创业致富、文化联谊等工作,不断增强内生活力。二是加强村团支部建设,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推动村团组织同步集中换届,推进“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干部;探索建立外出务工青年、学生等网络团支部;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解决村团支部书记工作津贴问题。
3. 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团组织为抓手,提升农村基层团组织影响力。一是完善服务机制。利用春节期间青年返乡契机,普遍开展“共青团联系服务农村青年月”等活动。通过菜单指导、工作考核等方式,推动基层团组织广泛开展创业就业、文体、公益等各类活动,为农村青年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等提供有效服务;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建立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二是拓展服务渠道。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按照向下覆盖一级的原则,开通农村战线省市县乡团干部微信群,推动基层团支部建立微信群;发挥共青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网、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全国农村基层团建示范乡镇微博圈”的作用。三是建设服务平台。整合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站点等资源,拓展青年中心、青年之家、青年服务站等团的工作阵地,使其成为联系和服务农村青年的重要阵地。
三、大力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继续深化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重点工作项目,增强服务农村青年的能力和实效,努力培养一大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作贡献。
1. 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在普遍开展创业小额贷款、实用技能培训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培养和扶持力度,年内培养20万名致富带头人。一是拓宽培养路径,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农业、人社、科技等部门合作,在创业资金、技能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基地,健全创业导师、农业专家、团干部与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制度,完善考察交流机制。二是搭建活动平台,深化“倾听心声 共促发展”活动;依托各级涉农青年组织,开展技能比武、产品展销、创业项目推介、开办农产品网店等工作,助力致富带头人事业发展。三是强化组织保障,推进省、市、县三级涉农青年组织建设;做好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换届工作,加强协会制度建设;以第九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评选表彰活动为契机,大力选树各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2. 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工作,帮助农村青年解决创业资金难题。继续将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向基层延伸,力争年内为20万农村青年协调发放贷款100亿元。一是巩固和提升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着力创新农村青年专属金融产品和信贷服务;抓住国家出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等政策机遇,推动小额贷款担保方式创新。二是积极推进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送金融知识下乡等工作,编印《农村金融服务手册》。三是做好选派银行业金融机构优秀青年干部赴县级团委挂职试点工作。
3. 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帮助农村青年解决创业就业技术难题。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力争年内培训农村青年200万人次。一是抓住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的机遇,巩固和扩大与农业、人社、科技、扶贫等部门的合作,继续做好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行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等专项工作。二是联合种都、美涂士、北方汽修等企业,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示范项目培训;联合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实施好青年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项目。三是逐步扩大全国农村青年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范围,探索开展农村青年电子商务培训,提高农村青年运用新媒体手段创业就业的能力。
争取资源和项目,做好共青团参与扶贫开发工作。
四、不断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以保护母亲河行动实施15周年为契机,以植树育人为核心,以建设绿色工程、倡导绿色理念、培育绿色队伍为着力点,打造开放式工作格局,扩大品牌影响力,引导青少年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1. 广泛动员,建设绿色工程。一是联合绿化、林业、环保等部门,以统一植树周、环保实践活动周为载体,动员青少年参加爱绿植绿护绿活动;深化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合作,建设一批解放军(武警)青年林和青少年绿色家园。二是与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争取长期稳定的资源支持;结合商业模式、消费模式、环保时尚,探索面向普通公众的社会化筹资机制和“微公益”项目。三是指导、支持、推动基层团组织以“县县青年林,村村青年路”为五年工作目标,开展建设纪念林、认养爱心树、生态监护等广覆盖、易参与的生态环保活动。 2. 加强宣传,倡导绿色理念。一是利用暑期和环保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二是加强媒体合作,重点探索新媒体和文化手段运用,借助社会知名人士的影响,增强宣传引导的感染力。三是发挥“母亲河奖”作用,推动各省开展评选活动,选树宣传生态环保典型。
3. 扩大联系,培育绿色队伍。一是开展青少年生态环保组织调研,建立基础数据库。二是扩大青少年生态环保组织骨干培训和小额资助等项目覆盖面,牵动流域和省级生态环保组织联盟发挥作用。三是通过成立联盟、召开年会、推出共同行动计划等途径,探索建立全国性的青少年环保组织互动机制。
学校工作要点
2014年学校共青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共青团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部署,根据《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以实施大中学生“中国梦”成长工程为统揽,努力开创学校共青团带领广大青年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工作新格局。
一、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实施思想引领行动
1. 学习宣传贯彻党中央重要精神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通过举办报告会、专题讲座、研讨会、分享会等方式,利用校报、校广播台、校园网络、校园APP等途径,在各类学校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重点组织基层团支部在新学期开学后集中开展一次学习宣传贯彻党中央重要精神的活动。将党中央重要精神学习作为各级各类团干部、大学生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适时举办全国高校共青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会。
2. “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在大学、中学和中职学校深入开展思想研讨、奋斗故事分享、新媒体传播、文化活动等四大系列活动。广泛在校园和年轻校友中寻找、选树一批“身边的好同学”“最美青年学生”、西部基层就业榜样、创业先锋等可亲、可信、可学的典型。通过面对面的报告会、分享会、故事会等方式,激励广大学生奋发进取、奋斗成才,着重培养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体,推动典型事迹广为传播,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3. “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与信仰对话——飞Young中国梦”精品报告进校园活动。抓住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建国65周年、甲午战争120周年等重要契机,广泛开展“与信仰对话 为中国梦奋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团日活动。鼓励发展理论学习类学生社团。挖掘和推广一批思想教育类校园精品文化活动项目。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开展“与信仰对话”的主题传播和微电影大赛等活动。
4.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办好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七期学员暑期实践锻炼、总结交流和第八期学员理论学习周活动。按照“省级为主、双向自愿”原则,继续选派高校团干部(青年教师)到县域挂职锻炼;举办第二期全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研讨班;举办学校团干部系列培训示范班和专题班。联合有关部委出台在高校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着力健全全国、省、校三级培养体系;继续开展“青马工程”专项课题研究。
5. “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普通中学逐步构建以“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主题团日、实践寻访活动、励志报告会、成人主题教育活动和文艺作品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体系,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帮助中学生确立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点推进“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成人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6. “彩虹人生——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中职学校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通过开展学生社团展示、宣讲交流、主题团日等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牢固树立“梦想成就人生、技能铸就未来、共享出彩人生”的理念。重点举办1000场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广泛开展中职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和学生社团风采展示活动,帮助中职学生增强自信、提高技能、强化职业道德、坚定理想信念。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在大学、中学和中职学校通过支持一批国学类学生社团、开展微电影动漫话剧创作和展示、编写读本等方式,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团课、进支部”活动。开展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规范日常文明行为为重点的诚信教育和修身活动。组织力量研发贴近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产品。落实好“青少年民族团结交流万人计划”,举办“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全国各民族中职学生暑期同心营”“全国各民族中学生暑期同心营”活动。加强对内地少数民族学生的联系和服务。
8. 舆情信息工作及维护校园稳定。(略)
二、以促进创业就业、创新实践为重点,实施素质拓展行动
9. 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以“中国梦、创业梦、我的梦”为主题,以增强青年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以深化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导向,开展“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重点组织开展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主体赛事及MBA、移动互联网创业等专项赛,通过促进国家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加强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等,深化大学生创业实践。
10. 创业就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创业就业观念引导。完善以KAB项目为主要载体的创业就业教育平台建设,提高项目质量,推动项目更多进入高校课堂教学。适时在中职学校试点推行KAB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在高校中探索实施创业实践类工作项目。继续实施“优秀大学生西部基层建功计划”。继续与中国移动合作实施“‘和你圆梦’百万青年创业就业计划”。积极支持、推广各地各高校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工作和活动。
11. 科技创新活动。积极筹备组织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展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举办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营,创建“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遴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支持全国部分地市级团委面向中学生开展科技竞赛。开展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
12.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活动研究,制定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指导细则,发布社会实践活动年度报告。做好市场化推广和社会化运作,通过实施专项计划、成立活动基金、建立实践基地或共同体等方式,优化资源整合和投入。
13. 中学实践教育活动。以中学共青团开展实践教育活动30周年为契机,适时召开全国中学共青团实践教育活动推进会,出台中学共青团实践教育大纲,探索中学团的实践教育活动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体制机制。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暑期实践寻访活动。探索打造全国中学生商业计划竞赛、全国中学生领导力竞赛和模拟联合国大会等实践类品牌活动。
14. 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加强体育意识教育、倡导体育锻炼文化;在部分省份和高校扎实开展大学生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试点工作。倡导和支持各地各学校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探索推出全国统一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示或竞赛品牌。深化校园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引领社会文明新风。
三、以困难学生帮扶为基础,实施权益服务行动
15. 完善学生帮扶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大中学团委“办实事”活动,每个学校团委至少推进学校解决一件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实事。特别关注经济困难、学业困难、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和留守学生等困难学生群体。出台团学组织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学生帮扶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探索筹建大中学生帮扶奖助基金。继续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寻访活动,探索将“自强之星”寻访活动引入中职学校。拓展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支持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在春节、元旦等节庆日集中开展留校学生慰问活动。
16. 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深化实施“心理阳光工程”,继续举办“5·25”学生心理健康节,帮助同学缓解困惑和压力。特别关注新生群体,帮助他们在刚入校阶段做好学习规划、熟悉校园生活。与校内外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广泛开展心理咨询、学习减压、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帮扶和谈心活动。
17. 完善学生组织化维权渠道。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紧密联系学生的优势,推广开展“倾听日”活动。加强团(学)代会制度建设。协助学校做好“校长热线”“校长接待日”等工作。针对重大、紧急的学生合法权益受侵害事件,在党委领导下帮助予以疏导和解决。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普通中学和中职学校中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四、以扩大有效覆盖面为目标,实施组织提升行动
18. 中学中职基础团务规范建设和团员意识教育。进一步规范中学和中职学校的团员发展工作,科学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加强团队衔接。严格执行戴团徽、唱团歌、举团旗和“三会两制一课”等制度。探索建立学生团员的电子团籍管理,研究毕业学生团员的团组织关系转接办法。编写有关规范性指导文件。联合教育部组织开展关于加强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的意见落实情况的督导评估。推进全国各类学校共青团组织信息数据库和系统建设。
19. 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巩固和创新。将“团建全覆盖,工作到支部”落到实处,广泛开展“优秀班级团支部”创建活动,坚持“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巩固班级团支部主阵地。继续探索“多种模式、多重覆盖”建团模式,不断扩大组织的有效覆盖面。研究出台加强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团建工作的相关意见,鼓励民办学校、独立学院结合自身情况和特点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模式。适时召开高校团建工作推进会。
20. 基层团组织职能建设和活力提升。建立完善以团组织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研究生会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主体组织的工作组织格局,切实发挥好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中的作用。研究制定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中职学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的细则或意见。修订、推广《高校团支部活力宝典》、《中学共青团干部教程》和《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案例手册》。全面推广“高校对口中学团建促进行动”和“千校连千企团建促进行动”。
21. 学联、学生会建设。抓好《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制定下发《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指导大纲》。推进完善学联组织标识系统和组织文化建设,发挥好学联专门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支持学生社团依章依律自主开展活动,加强规范管理。积极开展和拓展学联组织的对外交流,探索和加强对境外中国留学生的联系、服务和引导工作。
22. 团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全员化、科学化、专业化、基地化”思路,构建各级学校团干部培训体系和轮训机制。举办各级大学、中学、中职学校团干部培训示范班,全国性示范班培训不少于2500人。组织编发针对各类学校的团干部教程和重点工作指导大纲。研究制定高校团干部培养实施细则。对学校各级团干部的配备、使用、待遇、考核等进行检查督导,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广泛建立团干部与普通青年面对面谈心、谈话的思想交流制度和基层联系点制度。
五、以促进网上网下一体化战略转型为方向,推进网络新媒体建设
23.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在团中央学校部、省级团委学校部和高校团委成立专门的、跨界联合的新媒体工作小组,负责规划统筹推进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建设和应用工作。优化整体工作队伍建设,依托团学骨干,大力建设一批数量充足、较具影响力的信息员和网评员队伍,着力培养团有、团用的网上意见领袖。在团学干部中加强新媒体应用的教育培训。
24. 拓展阵地建设。加强高校团组织四级微博体系建设,完善中学、中职团组织微博群建设。以“团学小微”为示范,建立各省级团委学校部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微信群。以中青网、中国共青团网为阵地,建设、整合和优化学校团组织专门网站或频道集群。在全国高校推广、整合“校园手机报”。依托网络影视中心“掌上校园”,提供“一校一品”的本地化移动APP应用和服务。
25. 强化内容供给。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节点和规律,与大学生关注度、参与度较高的网络媒体合作,联合设计、打造新颖且有价值、受欢迎、影响大的品牌活动。做好“与信仰对话”、“创青春”创业大赛、“三下乡”社会实践等重点品牌活动的线上推广和传播,形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 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夯实工作保障
26. 强化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重点督促相关要求落到实处。对已出台的涉及学校团学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政策和文件分轻重缓急推进“立、改、废”,加强有关政策工作落实督导。结合高校制定《大学章程》的契机,主动参与学校治理体系,优化高校团学组织工作格局。
27. 创新试点工作机制。针对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和急需破解的难题,围绕大学、中学和中职学校的思想引领、团组织建设、团的活动创新等方面确定重点试点课题,面向全国招募或选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进行创新试点,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28. 完善基层调研和工作交流机制。建立学校战线团干部与学校普通学生和基层团支部长期联系制度,保证每年每名团干部要用不少于2个月的时间,到基层团组织进行调研。推进工作分片实施、联席指导等机制,推广对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扁平化指导机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共青团成立工作交流、联谊组织,承接上级团组织的重点工作任务。
29. 优化资源整合机制。整合协同团内资源,坚持眼睛向外,积极依靠党政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联动机制。探索搭建各种有效的团学业务性平台,加强与行业协会、社会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拓展工作机制和平台。通过项目合作、设立基金、培训新组织等多种方式,加大政治、行政、社会、市场等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采用试点创新、项目承办、申报等方式,把资源合理配置到基层。
30. 加强工作宣传和信息报送。重点加强学生思想新情况新动态、基层工作新思考新实践、机制保障新探索新经验等方面的挖掘、总结和报送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团属媒体和各主流媒体,逐步打造以大众传媒、校园传媒、网络新媒体、团属媒体和各种工作性信息发布渠道为载体的学校团学工作立体“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各级团学组织建立信息宣传团队。研究制定团学工作宣传和信息报送实施指导细则。
少先队工作要点
2014年,少先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共青团十七届二中全会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源潮同志的要求,大力加强中国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牢把握组织属性,落实组织定位和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五项重点建设,增强少先队组织活力,研究加强少先队专业化建设,更好地为少年儿童服务,推进少先队工作取得新发展。
一、落实少先队组织定位和根本任务
1. 少先队组织定位和根本任务是:坚持少先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素质培养大学校、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的定位,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抓好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素质培养,发挥少先队员自主性,放手锻炼少先队骨干的自主活动能力,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做好全面准备。
2. 少先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包括:一是以“五爱”为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基本情感教育。二是以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理想志向教育。三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四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社会认知教育。五是积极向上、勇于创造的心理素质培养。
二、加强少先队活动载体和课程建设
3. 争取各级教育部门支持,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教基二〔2012〕3号),将每周1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在中小学普遍落实到课表上,纳入教育督导和检查,在各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明确。修订《少先队活动指导纲要》,为辅导员科学辅导、少先队员自主开展活动提供指导。深化试点工作。鼓励基层少先队组织积极创新。组织开展案例征集、互观互检、成果展示等,用好网络平台,健全激励机制、做好工作考核。推进少先队活动课动漫版复合出版工程。
4. 发动中小学少先队组织,以少先队员为主体,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五四”“六一”“七一”“十一”、少先队建队纪念日等节庆日为契机,将日常性活动与集中性活动相结合,在少先队员中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队日等活动。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和课后时间,经常性、普及性地开展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主要内容的“红领巾心向党”“手拉手”“少年军校”“少年科学院”“雏鹰争章”“平安行动”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探索课间活动方式。
5. 创新开展少先队基本知识竞赛、少先队鼓号队展演、红领巾阅读体验等全国性活动。加强全国性少先队活动规范管理。
6. 利用暑期和假日,开展“各族少年手拉手”、科技、体育、军事、留守儿童亲子等红领巾夏令营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支持和倡导基层队组织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社区少先队活动方式。
7. 科学筹划、不断加强城镇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互助交流,深化关爱服务。
8. 发挥各级少先队报刊的作用,联合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积极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评选和宣传“最美少年”。 9. 加强学校标准化少先队队室、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中队角等校内阵地建设。拓展少先队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少先队社会化活动阵地。
三、加强少先队小干部小骨干和队集体建设
10. 坚持和规范少先队小干部民主选举和轮换制度。组织开办队长学校,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举办全国少先队小干部培训班,培养锻炼少先队小干部。发现在各方面有爱好、有特长的少先队小骨干并做好培养。
11. 建好小学少先队大、中、小队,规范少先队标志、标识和入队、离队、少代会、中队会、大队会等少先队组织生活,探索雏鹰假日小队、各类红领巾小社团等组织建设形式,加强少先队礼仪文化建设,聘请家长和各行各业优秀人士担任志愿辅导员。
12. 树立和宣传优秀少先队员和队集体的榜样,研究优秀少先队员成长道路。
四、加强少先队新媒体工作能力建设
13. 大力加强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中国中学生报、辅导员杂志、中国少年儿童杂志、少先队小干部杂志等全国性队报队刊和各级少先队报刊建设,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业务质量,加强规范管理。发挥好团属少年儿童报刊的积极作用。
14. 建好中国少年先锋队网,大力支持未来网及其红领巾集结号版块建设,建设好各级少先队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积极争取各级党政宣传、网络管理部门支持,争取在中央和地方各级重点新闻网站或政府门户网站中建设红领巾频道或少儿频道。与大型网络公司和门户网站、移动通信运营公司合作,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干净、有趣、有意义的网络资源。
15. 动员和支持少先队辅导员在网上开展工作,建立辅导员网上社交平台。聘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明星、公众形象好的名人担任网上志愿辅导员,开展“忆童年生活”等网上活动。发现和培育网上的少年儿童正面偶像,为少年儿童提供正确导向。
16. 与社会专业力量合作,研发少年儿童喜爱的动漫、歌曲、图书、游戏、影视作品等文化产品,通过传统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普遍推广。
五、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和学科建设
17. 深入落实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青联发〔2010〕33号)和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印发<少先队总辅导员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青联发〔2012〕23号),全面推进少先队辅导员的配备、培训、工作考核、专业发展,加强少先队总辅导员队伍建设。
18. 推动中小学校普遍设立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专门岗位,严格标准选配合适人员,解决中层副职以上级别和待遇,推动省、市、县三级配齐配好少先队总辅导员。
19. 完善辅导员分级全员培训机制,争取将辅导员培训纳入教育系统各级教师培训计划,实现每位辅导员每年72小时培训目标。办好“国培计划”少先队骨干辅导员培训班。以中央团校为龙头建立各级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基地,持续开展辅导员培训。持续研发面向辅导员的培训教材。加强对辅导员培训的规范管理。
20. 争取将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普遍纳入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计入工作量。
21. 争取将少先队工作普遍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范畴,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序列中专门设立“少先队活动”专业科目,或将少先队工作成果折算,实现少先队辅导员职称“双线晋升”。
22. 大力选树、宣传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典型和事迹,培养辅导员有热情和责任心,有知识、经验和吸引力,品德好、在孩子们中有威信。
23. 加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创建“辅导员沙龙”“辅导员之家”,开展辅导员交流、研讨、联谊活动,增强辅导员的组织归属感。
24. 完善“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和高校研究生专业、本科课程,出版学科教材。健全学术学位培养。探索专业学位培养。发挥好专家学者和专业人才的作用。培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门人才,培养少先队名师,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指导。
六、加强少工委和学校少先队工作机制建设
25. 健全和完善各级少工委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共青团对少先队工作的各项部署。认真学习研究教育部门重要工作举措。抓紧研究制定少先队工作规划纲要。认真学习研究党政相关部门的政策和工作安排。争取党委分管领导在“六一”参加少先队活动、在少先队建队纪念日召集研究加强少先队工作。健全教育部门和党政相关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在少工委任职制度。健全各级少工委工作规则。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学校少工委建设。
26. 争取各级教育部门支持,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布局,进行规划、部署、检查、保障,加强对少先队具体工作内容的督导指导和考核评价。争取各级教育部门开展少先队工作专项督导。
27. 探索少先队工作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方式,发挥家长在少先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28. 建立各级少工委调查研究制度。扎实有效地开展集中性、经常性蹲点调研、专题调研和多种形式的调研。新任职少工委主任、少工委工作人员、总辅导员都要到中小学校蹲点调研。建立各级少工委和基层中小学校少先队组织的联系点制度。
切实加强中学少先队工作,探索适合当代中学少先队员特点的组织建设方式、活动方式和制度保障,加强团前教育和团队衔接。
大力加强各级少先队工作学会建设,支持各级少先队工作学会充分发挥作用,关注和研究少年儿童和少年儿童工作热点问题,做好课题研究,加强决策参考,推进学科建设,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基层实践,推动各级少先队组织科研活动的活跃。支持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开好全国代表大会。
积极努力争取省级党委下发政策文件,支持少先队工作,认真抓好政策落实,为加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争取党政有关部门支持,联合社会积极力量,为基层少先队组织办实事、好事。
着眼于推进工作,务实俭朴地做好少先队建队65周年、全国少工委成立30周年工作。开始筹备拟于2015年召开的第七次全国少代会。
按照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做好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青少年社团的交流,做好与国外少年儿童组织的交流工作。
统战工作要点
2014年共青团统战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共青团十七届二中全会、全国统战部长会议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一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更加广泛地团结青年,更加有效地引领青年,更加切实地服务青年,更加严肃地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共青团统战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广泛团结凝聚青年
1. 巩固对传统领域青年的团结凝聚。通过加强组织联系、增进思想共识、扩大工作参与等途径,加强对青年工人、青年农民、青年知识分子的团结凝聚。善于发现工人、农民、农民工中的优秀青年代表,物色培养一批少数民族优秀青年、宗教界青年代表人士、港澳台和海外杰出青年,积极团结凝聚其中的青年领军人才。
2. 拓展对新兴青年群体及其代表人士的引导和吸纳。加强调查研究,主动深入到北漂、蚁族、海归、海待、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信教大学生等各类新兴青年群体,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和各自特点。加强与各类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通过面对面交流、情感联谊、网络互动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服务。敏于发现、善于鉴别新兴青年群体中的代表人士,加强重点培养,吸纳优秀代表加入各级青联及会员团体。
3. 大力加强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主动发现联系,摸清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基本情况,掌握青年社会组织的工作理念、骨干力量、项目经费、运行机制等情况。有效服务培育,及时发现青年组建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意愿,探索设立孵化基地和孵化基金,为青年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地支持、业务指导、教育培训、资金扶助等方面的帮助。积极团结引导,吸纳有影响力的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加入青联,推动各级青联组织增设青年社会组织界别,鼓励青年社会组织承接团的工作项目、参与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向有关党政部门推荐青年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引导他们接受、融入、宣传主流社会价值导向。
二、加强思想引领工作
1. 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开展专题报告、座谈交流、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鼓励青年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宣讲交流、社会实践、国情教育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深化“青少年民族团结交流万人计划”,继续开展民族地区团干部“培养计划”,促进各民族青少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做好内地少数民族青少年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思想动态,加强联系覆盖。举办宗教界青年代表人士学习考察活动,开展信教青年专题调研,发挥宗教界青联委员在引导、服务信教青年方面的积极作用。
2. 动员青年典型影响带动广大青年。拓展社会化推荐渠道,发现和推出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青年榜样。广泛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将面对面交流与新媒体互动结合起来,引导激励广大青少年不断增强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3.充分运用新媒体。着力建设好青联网、12354短信平台,推动各级青联组织开设微博,加大开通微信公共平台的力度,形成多层级、多领域、多互动的微博和微信工作体系。鼓励青联委员和青年统战干部以个人名义开设微博,帮助在青年中有较大影响力的青联委员策划管理好微博,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形成鲜明的社会导向。
三、动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1. 引导广大青年创业创新创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青年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利用创业支持,到贫困地区、到基层一线、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练意志、施展才华、开创事业。深化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动员广大青年发挥创新精神,在自主创新的时代大潮中贡献才智。激励广大青年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2. 为青年人才发挥作用搭建舞台。大力开展“我为改革献计策”活动,组织动员青联委员、青科协会员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问题,组织专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举办“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中国留学生节”“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拓展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渠道,推动海内外青年科技人才开展深入的同业交流和产学研合作。继续配合中组部做好博士服务团成员的选派工作,组织第15批博士服务团赴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和边疆民族地区服务锻炼。
四、服务青少年实际需求
1. 服务有困难青少年群体。广泛深入开展“走进青年 携手圆梦”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小规模、分散化的经常性活动,动员各级青联委员及时了解青年的意愿和困难,努力为青少年排忧解难。积极引导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供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创业指导、资金扶持等帮助。积极开展进城务工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文化娱乐、权益维护等工作。大力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做好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工作。整合社会资源,为农村青年提供融资、技术、项目、资金、信息等服务。认真做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加大工作和资源倾斜力度,深化“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活动,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救助项目等公益活动。
2. 服务青年人才成长发展。以中青科协换届为契机,努力拓宽视野,广泛吸纳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扎实开展学习交流和实地考察活动,帮助青年人才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经受实践考验、锻炼增长才干。继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评选表彰活动,配合实施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等工作,向有关部门推荐优秀青年人才。
五、深化港澳台青少年交流(略,另行印发)
六、继续加强自身建设
1. 完善青联组织运行机制。健全秘书处、界别、会员团体、委员之间和各级青联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提升青联组织的系统合力和整体效能。强化对会员团体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服务,充分发挥会员团体在联系、团结、代表、服务青年方面的重要作用。动员各界别加强对所代表青年群体的调查研究和联系服务,切实完善界别工作机制,推动界别工作全面活跃和持续深入。健全地方青联组织换届审批和报备制度,完善常委会、主席会议、界别秘书长会议制度,促进青联工作规范开展。完善属地召集人制度,拓展委员参加活动、发挥作用的组织化渠道。加强青联之友联谊会建设,巩固传帮带的组织平台。
2. 加强队伍建设。引导青联委员坚定理想信念,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青年中的爱国中坚、创业骨干、学习先导、道德榜样。引导青联委员加强实践锻炼,了解国情民情,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引导青联委员积极发挥联系和代表青年、热诚服务青年的作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地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发展方面遇到的困难。引导青联委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倡导和践行良好社会风尚,维护青联组织的社会形象。完善青联委员退出机制,保证队伍的纯洁。加强青年统战干部的理论武装、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锤炼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
民族地区工作要点
2014年共青团民族地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团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要求和部署,牢牢把握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引导工作和以促进学业、创业、就业为主要内容的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工作两条主线,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青少年工作。
一、深化民族地区青少年思想引导
1. 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结合“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重点在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引导民族地区青少年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不断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道路认同。
2. 组织青少年民族团结交流万人计划活动。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活动、全国各民族中学生(中职学生)暑期同心营活动、各族少年手拉手活动、新疆青少年融情教育活动、西藏中学生“民族团结促和谐 心心相印共圆梦”学习交流活动、西藏藏传佛教青年代表人士和新疆伊斯兰教青年代表人士学习考察活动等。活动规模2000人,突出不同民族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典型事例学习等内容。
3. 加强青少年思想状况调研。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陕西、新疆等地,开展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地流动少数民族青年和新疆青少年思想状况专题调研。
4. 推广民族团结教育系列产品。深入挖掘和运用已有成果,推动民族地区各级团组织在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中有效使用已出版书籍和动画片,向民族地区青少年赠阅民族团结主题文化产品。制作全国各民族中学生(中职学生)暑期同心营活动、各族少年手拉手活动专题片或微电影,制作相关专项活动宣传视频片。加强与电视媒体相关栏目的合作,推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题材节目。
5. 落实“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教育活动有关安排。发挥学校团队组织的作用,积极配合各地民族宗教、教育部门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教育活动。
二、切实服务民族地区青少年成长成才
1. 促进青少年学业和创业就业。依托就业见习、小额贷款、技能培训等既有工作项目,向民族地区基层团组织和青年倾斜资源和支持,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服务。加强对民族地区青年创业就业观念的引导,帮助青年找准自身定位,拓宽创业就业思路和渠道,大力营造崇尚奋斗、鼓励创业的积极氛围。继续举办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等专项活动。加大“希望工程”在民族地区的投入,做好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的扶贫助学工作。
2. 做好在内地务工、就学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帮助支持工作。关注外来少数民族青少年群体,以高校、民族班(中学)、集中用工企业、聚居社区等为重点,探索有效工作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服务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生活上的困难。
三、培养凝聚民族地区各类青年人才
1. 加大团干部培训力度。进一步做好全国民族地区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以及民族地区高校团干部的专项培训工作,为民族地区的团干部培训提供支持。
2. 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开展挂职锻炼。拓宽“培养计划”的推荐渠道,从民族地区各级专兼职团干部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等,选拔150名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赴中东部省份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
3. 逐步加大“西部计划”志愿者选派力度。继续实施服务新疆、服务西藏专项,派遣人数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加大民族地区志愿者招募力度,加大向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派遣力度,逐步增加承担招募任务的省(区、市)和研究生支教团高校数量。
4. 加大民族地区大学生骨干培养力度。依托青少年民族团结交流万人计划、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项目,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的培养。
四、继续支持民族地区共青团工作
1. 制定并下发《2014年团中央支持民族地区工作方案》。突出民族团结教育和青少年交流活动、服务青年创业就业、青年人才培养、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等重点,有效统筹团中央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的资源和力量,细化工作项目,积极推动落实。
2. 推动共青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工作。充分利用中央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援藏、援疆省市和中央企业团委加强对口支援工作。
五、推动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1. 加强基层团组织基础建设。积极推动学校团建、城乡区域化团建、新兴领域团建等重点工作在民族地区的实施,进一步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提升基层团组织在思想教育和维护稳定中的功能作用。
2. 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积极支持民族地区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主要面向内蒙古、广西、云南、西藏、宁夏、新疆、四省藏区及相关地区自治州、自治县。
3. 加大对民族地区县级团委的支持力度。继续争取资金支持民族地区县级团委工作经费,积极协调相关项目向民族地区县级团委倾斜。 4. 加大对民族地区县级团委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的支持。支持内蒙古、贵州、云南、西藏、青海、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保护母亲河青年林和青少年绿色家园项目。
权益工作要点
2014年共青团权益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青团工作五年发展纲要》,按照法制化、组织化、社会化的工作方向,以“一推一试”(推广重点青少年群体试点做法、开展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为载体,拓展共青团维权工作空间。继续深化“面对面”活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建设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重点工作,不断取得维权工作新成效,提升团组织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社会形象。
一、推进法制化维权进程
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推动形成比较健全的青少年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1. 健全青少年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突出源头参与、提前介入,在全国及地方人大立法修法过程中,争取纳入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条款。加强未成年人福利、监护、救助等方面的法律研究。团中央继续推动修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各地继续推动完善“两法”地方配套条例。积极参与执法检查和专项行动,促进青少年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
2. 深化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贯彻国家“六五”普法规划,引导青少年形成制度规则意识,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接受并认同基本的道德底线、法制底线。继续与司法部门举办青少年网上普法知识大赛等活动,普及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培育普法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增强青少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按照“临界预防”理念,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法制宣讲和感化教育。
3. 完善青少年法律援助和司法保护工作。依托全国律师协会的公益律师队伍,选择10个有较好工作基础的城市建设“青少年法律服务中心”,帮助权益易受侵害的青少年群体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推动落实《刑事诉讼法》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强化公检法司等部门在案件办理中的衔接配合。
二、完善组织化维权机制
借助人大、政协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发挥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构作用,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完善公共政策体系,通过组织化渠道代表和反映青少年普遍性诉求。
4. 推广重点青少年群体试点工作成果。落实遂宁工作推进会部署,明确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的目标定位,年内在确保1/3县区建立比较完善工作格局的基础上,落实好再增加1/3县区的任务。切实履行预防专项组工作职能,推动中央综治办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按照综治部门统一部署,推动各地普遍建立信息汇总和动态监测、引入专门力量教育矫治、利用正面力量接触联系、动员社会力量关爱帮扶等工作机制。推动加强专门学校建设。深化各级“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加强“青少年犯罪学”学科建设。
5. 全面开展“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工作。加强对45个试点城市(区)的指导支持,在9个试点方向以健全工作机制为重点,探索共青团在表达利益、反映诉求、协调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渠道,努力使试点取得实践成果。促进试点城市之间的工作交流,分片区进行培训指导,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难点问题。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指标,年底开展中期督导评估,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筹推进。
6.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完善常态化倾听机制,定期深入不同青年群体开展倾听、恳谈活动,把倾听诉求、舆情收集、政策宣讲、释疑解惑和思想引导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与人大、政协和提案建议办理单位的联系,跟踪落实答复办理过程,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政协共青团和青联界委员切实履行职责,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基层代表、委员青少年事务工作站。围绕2015年“面对面”活动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进行优秀调研成果评选。
7. 活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争取党政支持,推动试点城市设立或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建立会议和定期研究工作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健全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共享、协调联动、个案转接等工作机制,主动参与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和督办工作。推动落实未保工作机构人员配备、资金配套、激励表彰等保障措施。
8. 探索建立青少年权益典型案件和热点事件响应机制。取得党政充分授权,针对青少年权益典型案件和热点事件,积极稳妥地发出团组织的“声音”,表明态度,提出建议。注意利用媒体和网络,借助专家力量,对舆论进行必要引导。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典型事件进行会商研究,推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借助专业机构,探索建立青少年权益状况舆情监测体系,做好前瞻性分析研究。
三、构建社会化维权体系
打造12355综合公益服务平台,培育专业化维权工作团队,丰富网络和新媒体工作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
9. 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在全国重点支持50个基础较好的服务台,使其成为具有较强区域辐射能力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稳定联系专家学者、公益人士、志愿者等,建立青少年权益工作咨询顾问队伍。继续集中开展中高考减压“阳光行动”和青少年自护教育等活动,鼓励各服务台深入家庭、学校、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服务。依托日常数据积累,建立青少年舆情及诉求研究报告机制。
10. 加强青少年社工队伍建设。推动相关部门落实好《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健全岗位设置标准、人才培养体系、考核评估制度、薪酬保障机制等,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制度框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协会学会的合作,针对权益工作基础理论和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专题研究,为预防犯罪和权益维护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11. 加强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建设。拓展权益战线新媒体工作渠道,综合运用网站、短信、微博、微信等,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自我保护、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等工作,扩大权益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继续推动和指导有条件的地方使用12355短信服务代码,提高团中央12355微博的影响力和活跃度,加强与各地12355微博的互动。
12. 凝聚整合社会化工作资源。依托心理、法律、社工等专业力量,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积极承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区分具体情况,适当联系带有维权性质的民间社会组织,尝试建立信息交流、项目合作等工作联系,帮助其参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竞争,对其发展给予必要的引导。
四、其他工作
13. 加强权益部门自身建设和基础工作。加强对权益战线干部业务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强化理论研究,巩固全团“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宣讲调研活动成果,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共青团权益工作的新机制新载体。加强权益工作信息化建设,健全并完善权益战线工作评价体系。
青年志愿者工作要点
2014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精神,按照团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总体部署,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青团工作五年发展纲要》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规划(2014-2018)》开好头、起好步,着力推进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事业化发展、制度化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队伍、项目、平台、文化、机制等各项建设,推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科学发展。
一、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
1. 全面推动青年志愿者组织建设。一是准确掌握青年志愿者组织建设情况。重点梳理全国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情况,摸清农村、社区、高校、行业、企业、机关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建设情况和抢险救灾、环境保护、助老助残等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领域中志愿者组织建设情况。二是分类出台青年志愿者组织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总结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出台指导意见,规范协会建设内容,扎实推进“县县建协会”工作以及高校、行业、企业和专业志愿者组织的建设工作,力争70%的市、县团委普遍成立规范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完善“基层团组织+辖区志愿者组织”的组织框架,鼓励在符合条件的基层志愿者组织中逐步建立团组织。三是探索市级以上协会发挥枢纽作用的途径。按照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要求,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增强枢纽功能。坚持“开门办协会”,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主动联络、吸纳各类社会志愿者组织,年底前,每个市级及以上协会吸纳10个以上在当地影响较大的社会志愿者组织成为其会员,并能够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开展社会志愿者组织孵化工作交流活动,适时召开全团志愿者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
2. 发展壮大青年志愿者队伍。一是规范志愿者注册工作。加强对新修订《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的宣传,加大注册志愿者制度实施力度,做好全国统一志愿者注册平台的运行研究和试点工作。到年底,使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到4500万。二是加强骨干志愿者的选拔培育。认真总结“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项目专员实施经验,普遍推广在志愿服务项目中设立项目专员,并以此为基础加强骨干志愿者的选拔培育和队伍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青年志愿者队伍与社会工作者的资源共享、协同工作。
3. 提升青年志愿者专业化服务水平。统筹全团力量,加强志愿者培训教材的研发,整合各地优秀教材资源,编制、推广一批通用教材。总结各地优秀课程资源。探索志愿服务培训师(导师)认证工作和志愿者培训机构建设工作。积极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培训的质量和成效。年内各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按规范培训注册志愿者500万名。
二、加强项目建设
1. 全面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联合中国残联对“阳光行动”作出统一部署。科学设计志愿助残工作目标和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摸清各地残疾青少年基本情况,逐步开展对残疾青少年的结对工作。整合利用有关政策、资金、人员、阵地、项目等现有资源,实现“阳光行动”在全国的良好开局、普遍发动和初步成效。
2. 继续深化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稳步扩大结对覆盖,力争实现已摸底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结对全覆盖、农民工子女结对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探索建立常态化的项目专员培训机制,推行项目专员认证工作和集中上岗仪式。加大关爱行动筹资力度,建设“七彩小屋”等各类规范性活动阵地达到10000个以上。开展“七彩课堂”优秀课件评选展示活动,将关爱行动打造成共青团工作精品。
3. 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面落实西部计划10周年座谈会中央领导讲话精神,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继续保持17000人整体实施规模,在扩大服务西藏专项实施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连片贫困地区的志愿者派遣力度。统筹落实志愿者社会保险,适度提高志愿者待遇。研究制定西部计划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志愿者使用和后续培养。加大志愿者优秀典型特别是扎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边疆地区的优秀典型选树,大力宣传志愿者优秀典型先进事迹,切实扩大西部计划的示范引导作用。
4. 稳步推进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和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工作。做好现有海外青年志愿者项目的接力续派工作。联合有关部委和央企开拓海外志愿服务新模式。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丰富派遣结构,广泛联系有关部委、孔子学院、中资机构、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稳步扩大海外志愿者项目的服务领域和实施规模,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以标准化为切入点,切实做好2014年青奥会(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青岛)等共青团承办的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发挥其载体优势,推动成果转化,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积极参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做好青少年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加强应急救援青年志愿者专业化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5. 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库建设。指导和支持各地开展项目规范化建设,推广各地优秀项目的经验和做法。认真梳理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的基本模式、基本经验、主要特点和特色做法,初步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库。到年底,入库项目达到1000个。
三、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建设
1. 推进实体型平台建设。梳理各地实体型平台建设情况,汇总整理各地建设经验,研究制定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开展实体型平台认证工作,到年底,经过规范认证的各类实体型平台达到10万个。
2. 推进网络型平台建设。研究出台网络平台建设标准,推进注册志愿者信息库建设和志愿者网上注册工作,探索建立各地信息交流渠道。加强“中国青年志愿者网”升级完善,深化新媒体平台建设及运行工作,启动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支持和开展网络“微公益”活动。
3. 举办“中国志愿服务广交会”。在总结前三届“志愿服务广交会”以及各地类似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加大运用市场机制调动资源力度,以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名义举办“中国志愿服务广交会”,将其建设成全国性志愿服务展示交流合作平台。鼓励、支持各地打造区域性展示交流合作平台。
四、加强志愿服务文化和理论建设
1. 制定、推广中国青年志愿者品牌规范。研究、制订青年志愿者行动标识、服饰、旗帜以及理念、礼仪、口号、歌曲等的使用规范,在广泛征求各地意见的基础上予以发布并逐步推广。
2. 开展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项目奖”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创新评选方式,规范评选程序,扩大社会参与,增强评选活动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中国志愿服务和公益工作格局中时尚化、常态化、社会化的知名品牌。
3. 提升与媒体合作的能力。拓宽与媒体合作,增强志愿服务的传播力。创新宣传形式,提升传播效果,面向全社会征集优秀志愿服务文化作品,联合相关部门和媒体开展“公益微电影”创意大赛,研发青年志愿者专属客户端。
4. 建立专家队伍,开展理论研究。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初步建立一支专家队伍。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志愿服务方面的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加强理论成果的转化应用。
五、健全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机制
1. 完善保险激励机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与专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注册志愿者专项保险。统一志愿服务时间计量标准和认证办法,推广志愿服务时间计量制度,完善志愿服务星级认证制度,加大评选表彰力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志愿者激励机制。
2.完善管理机制。推广中国建设银行“积分圆梦·微公益”平台与“七彩小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合作经验,争取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支持青年志愿者行动。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并探索建立工作机制。启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基金会的筹备工作。鼓励、支持各地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完善志愿服务的各项工作机制,将志愿服务纳入团内外有关评选表彰的考评体系。
3. 建立志愿者队伍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动机制。积极争取有关方面支持,在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中设立社会工作岗位,建立青年志愿者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机制。争取将青年志愿者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年志愿者通过学习、培训、考证等方式进入社会工作岗位。
4.建立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管理考核制度。研究提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规划(2014-2018)》任务分解方案,分层分级抓好落实。把全团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关爱行动、“阳光行动”等,纳入各级团委领导班子述职、考核范畴。加强各级共青团志愿者工作机构、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常态化管理考核。
六、加强志愿服务国际、港澳台交流合作。
(2014年3月25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