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办  www.gqt.org.cn
中国共青团网->工作简报->学校工作简报 -> 正文
第 29 期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编
2013年10月29日
 

中南民族大学团委推行学术型社会实践

  中南民族大学团委在工作实际中发现,当前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重服务,轻学术"、"重体验,轻分析"、"重感性,轻理性"等现象。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回报社会、社会责任感养成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履行育人职能的重要载体。基于调研,中南民族大学团委积极探索学术型社会实践,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的"学术、分析、理性"分量,融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贯通社会观察和理性分析,整合服务型社会实践和学术型社会实践。

  一、学术型社会实践实施的过程和监控

  学校负责课题征集、校院立项和成果评估。每年社会实践工作启动前,校团委将联合科研部门向全校教师征集社会实践调研课题且聘请有意向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将课题向全校学生发布以实现教师学生双向选择,随后组织校内专家从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可行性和合理性、规范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审,确定校级立项课题和院级立项课题。学生带着课题前赴实践地,在随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和提供志愿服务。校团委则通过设立"社会实践报道新闻奖"的形式及时动态报道宣传且监控调研情况。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校团委于九月底十月初再次组织专家评审优秀调研成果。

  学生参与课题申报、田野调查、报告撰写。学生在校团委发布调研课题后,自由组队选择参与教师课题、各级各类(学生)科研/创新立项课题或者结合专业特点自行选题开展学术实践调研或研究。暑期,学生将按照项目申报书上的活动设计开展田野调查,同时提供社会实践服务,而且应及时向校团委报送新闻稿。报告撰写阶段,学生将进一步分析调研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形成理性认识。

  教师负责双向选择、随队调研、写作指导。所有学术型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课题申报和设计,培训学生必须的专业知识和调研方法,随队做好田野调查和安全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访谈。调研结束后,指导学生分析调研数据、提炼学术成果、撰写调研报告。
  二、学术型社会实践效果的评估和反思

  (一)具体情况和效果评估

  调研结束后,学校团委将组织优秀团队、优秀个人和优秀调研成果评审。评审采取室内答辩和现场展示相结合、专家评审和大众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专家根据调研成果所属专业领域分教育类、经济类、法律类、科技类等类别,根据调研报告专业性和创新性等进行专业评审。大众评审则根据活动组织情况、开展情况、媒体影响力、创新性等方面予以评定。每年暑期,该校组织300支左右团队、2000余人参与学术型社会实践活动,聘请教授、专家带队并在实践前培训专业知识、实践中开展学术调研、实践后提炼学术成果,效果突出,得到《中国青年报》、《中国民族报》专题报道,为社会实践模式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调研成果成为政府部门重要决策参考

  学术型社会实践调研课题多为当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珍贵的价值,可作为政府部门决策的参考信息。例如该校潘泽江老师指导的学术型社会实践调研团队,以《"农民上楼行动"需要谨慎推进吗?--来自东、中、西部地区3村寨的证据》为题,围绕农村城镇化进程的谨慎性问题,作了全面论述,调研结论被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湖北省仙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湖北省鹤峰县人民政府采用,同时,该调研报告也获得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三)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工作相融合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挑战杯"创新创业等历来是共青团的品牌工作,也是中南民族大学共青团工作的优势。该校于2011年承办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活动暨湖北省百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连续数年被评为"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该校获得44名的优异成绩,成为发起高校,而且于2013年承办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术型社会实践则为社会实践和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创新培养工作相融合提供了有效途径。学校将评选出的优秀社会实践调研成果直接推荐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学术科研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荣获2013年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竞赛特等奖的调研报告《新媒体时代下广西壮族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就是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的调研课题。该课题由5位新闻学子历时一年,通过文献搜集、赴广西调研、整理分析,形成了3万余字的调研报告。

  三、深化策略和实施规划

  大学拥有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未来几年,该校的学术型社会实践将进一步整合共青团成才引领、社会实践、科研创新、思想引领等工作,形成工作整体。

  一是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打造社会实践品牌。

  二是探索有效途径延长社会实践活动时长,推进社会实践长期化和常态化。

  三是推进"习明纳"计划。习明纳(Sminar)来源于德国大学,它是在教授指导下,由优秀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定期集中在一起,师生共同探究学问的一种教学和研究制度。下一步拟将社会实践团队固定化,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聘任为习明纳计划指导老师,进一步整合社会实践和科研创新工作。

  四是推动服务型社会实践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关链接:
[学校工作简报 第24期] 共青团湖北省委深入开展“百万学子追寻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工作简报 第25期] 共青团江苏省委充分把握新青年特点,发挥新媒体优势,推动高校共青团转型发展
[学校工作简报 第26期] "打基础 提质量 促合力"厦门大学校团委积极服务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学校工作简报 第27期] 清华大学校团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基层团组织育人成果显著
中南民族大学支教队到岑溪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gqt@gqt.org.cn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51